一、目的:解決 3 類關鍵問題在實際加工中,刀具長度差異和安裝偏差是客觀存在的,若不補償會直接導致加工尺寸(如深度、臺階高度、孔深)超差,刀具長度補償的目的就是針對性解決這些問題:1. 消除 “不同刀具的長度差異” 影響加工同一零件時,常需更換不同類型的刀具(如先用鉆頭鉆孔,再用銑刀銑槽,用鏜刀...
一、刀具半徑補償的作用:為什么需要它?消除刀具半徑對尺寸的影響 以銑削一個 “100mm×100mm 的正方形外輪廓” 為例:若使用半徑為 5mm 的立銑刀,直接按 “100mm×100mm” 的編程軌跡加工,實際加工出的正方形邊長會是 100mm + 2×5mm = 110mm(因為刀...
一、主流單位:轉 / 分鐘(r/min,或 rpm)這是全球通用、應用的主軸轉速單位,全稱 “Revolutions Per Minute”,中文意為 “每分鐘主軸旋轉的圈數”,幾乎覆蓋所有機械加工場景,包括數控車床、銑削中心、鉆床、磨床等。適用場景:絕大多數數控加工設備(CNC)和普通機床的默...
一、主流單位:毫米 / 分鐘(mm/min)這是通用、應用的進給速度單位,適用于絕大多數數控加工(CNC)和普通機床加工場景,特點是直接描述 “單位時間內刀具與工件的相對移動距離”。適用場景:數控銑削、數控車床、加工中心等自動化加工設備(默認單位);需直觀控制 “每分鐘加工進度” 的場景,例如:...
一、標準定義:與主軸軸線平行,遠離工作臺為正根據《機床數控系統 通用技術條件》及國際通用的坐標系設定規范,數控銑床的 Z 軸需滿足兩個條件: 軸線方向:Z 軸必須與主軸的旋轉軸線保持平行(主軸是帶動刀具旋轉的部件,Z 軸運動直接控制刀具的上下移動,與主軸軸線平行可確保刀具切削方向穩定);...
一、第一步:明確工件坐標系的基準原則設定工件坐標系的前提是確定 “零件基準”,即選擇零件上一個或多個穩定、易測量的特征作為原點參考,確保后續加工尺寸與圖紙一致。基準選擇需遵循兩大原則: 與圖紙基準統一 優先選擇零件圖紙上標注的 “設計基準”(如零件的端面、對稱中心、定位孔)作為工...
一、坐標值參考基準:固定原點 vs 當前位置這是兩種編程方式根本的區別,決定了坐標值的物理意義: 坐標編程(G90 模式): 所有坐標值(如 X、Y、Z 軸數值)均以機床預設的固定原點為參考基準,這個原點可以是 “機床原點”(機床出廠時設定的機械零點,固定不變),也可以是 “工件...
一、坐標值參考基準:固定原點 vs 當前位置這是兩種編程方式根本的區別,決定了坐標值的物理意義: 坐標編程(G90 模式): 所有坐標值(如 X、Y、Z 軸數值)均以機床預設的固定原點為參考基準,這個原點可以是 “機床原點”(機床出廠時設定的機械零點,固定不變),也可以是 “工件...
一、主軸系統控制:驅動切削動力源的啟停與轉向主軸是 CNC 機床的 “切削動力”(如銑床主軸帶動刀具旋轉、車床主軸帶動工件旋轉),M 代碼通過控制主軸電機的運行狀態,為切削加工提供動力支持,代碼及功能如下: M03:主軸正轉 指令主軸按預設方向(如銑床刀具順時針旋轉、車床工件逆時...
一、定義 “加工軌跡類型”:確定刀具運動路徑這是 G 代碼的作用 —— 通過不同代碼指令,明確刀具的運動軌跡形態,是實現復雜零件加工的基礎。CNC 系統接收 G 代碼后,會結合編程中的坐標值(如 X、Y、Z 軸坐標),通過 “插補運算” 生成連續的刀具路徑,常見類型包括: 直線軌跡(G0...
1. 人機交互模塊:人與系統的 “溝通橋梁”人機交互模塊是操作人員與 CNC 系統的交互接口,功能是實現 “指令輸入、參數設置、狀態監控與故障診斷”。其硬件載體主要包括操作面板(含功能按鍵、旋鈕、手輪,用于手動調整機床坐標、啟動 / 暫停加工)和顯示單元(多為液晶顯示屏,實時顯示加工代碼、刀具位...
1. CNC 車床(CNC Lathe)功能:以 “工件旋轉” 為,通過刀具沿工件軸線或徑向移動,實現軸類、盤類零件的車削加工,如外圓、內孔、端面、螺紋、圓弧等特征的加工。結構特點:主軸帶動工件高速旋轉,刀具安裝在刀塔或刀架上,可自動切換多把刀具完成連續工序;部分機型配備 “Y 軸”(橫向進給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