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設定方法:手動對刀(適合簡易加工,無需額外設備)手動對刀是通過 “尋邊器”“百分表” 或 “試切法” 手動測量工件基準點,操作簡單,適合中小批量、精度要求不高(IT7~IT8 級)的加工場景,常見于普通 CNC 車床、銑床。1. 工具尋邊器:分為機械尋邊器(精度 0.01mm)和光電尋邊...
一、機床坐標系的要素(構成基礎)機床坐標系由 “原點”“軸方向”“行程極限” 三個不可變要素構成,這些參數在機床出廠前通過硬件標定(如光柵尺零點、機械擋塊位置)固化到 CNC 系統中,用戶無法隨意修改。1. 機械原點(坐標原點)定義:機床坐標系的 “0 點”,是機床各軸運動的基準參考點,通常由機...
一、定義與本質區別1. 坐標編程(G90 模式)定義:所有坐標值(X、Y、Z 軸)均以預設的固定坐標系原點為基準計算,即坐標值 “刀具終要到達的位置與坐標系原點的距離”。本質:“目標導向”—— 編程時只需明確刀具的 “終目標位置”,無需關心刀具當前在哪里,CNC 系統會自動計算從當前位置到目標位...
一、M 代碼的控制范疇(按功能分類)M 代碼的功能需結合機床硬件配置(如是否帶刀庫、冷卻液系統、自動門),但功能在主流 CNC 系統(FANUC、西門子、三菱等)中高度標準化,以下是工業場景中常用的類別:1. 主軸控制類:控制主軸的啟停與轉向主軸是帶動刀具(銑床 / 加工中心)或工件(車床)旋轉...
一、G 代碼的作用:3 大功能1. 定義刀具運動軌跡:明確 “怎么動”這是 G 代碼基礎、的作用 —— 通過不同 G 代碼,指定刀具從當前位置到目標位置的運動路徑,確保加工軌跡符合零件圖紙要求。常見軌跡類 G 代碼及功能如下: G00:快速定位(Rapid Traverse) 功...
一、組成部分(五大模塊)1. 人機交互單元(Human-Machine Interface, HMI)功能定位:操作人員與 CNC 系統的 “溝通橋梁”,負責程序輸入、參數設置、加工狀態監控與故障診斷。硬件 / 軟件:硬件:操作面板(含功能按鍵、旋鈕、手輪)、顯示屏(多為觸摸屏,顯示加工坐標、程...
一、按加工工藝分類(主流類型)1. CNC 車床(CNC Lathe)功能:主要用于加工 “旋轉對稱類零件”,通過工件自身旋轉、刀具直線進給,實現外圓、內孔、端面、螺紋、錐面等加工。結構特點:工件裝夾在主軸上高速旋轉,刀具(如外圓刀、內孔刀、螺紋刀)沿 X 軸(徑向)和 Z 軸(軸向)移動,部分...
精細控制:實現微米級加工精度,消除人工誤差 傳統機械加工依賴人工操作機床(如手動調整刀具進給、主軸轉速),精度受操作者經驗、體力、注意力影響,通常只能達到毫米級;而 CNC 技術通過預設的數字化指令(如 G 代碼定義的坐標路徑、F 代碼設定的進給速度),結合伺服系統(電機 + 傳感器)的...
含義與作用CNC 是一種利用計算機程序精確控制機床或其他制造設備運動與工藝參數的自動化技術。其是將加工指令(如 G 代碼、M 代碼)轉化為伺服驅動信號,使機床按預設路徑與參數自動完成切削、銑削、鉆孔、磨削等操作,提升加工精度、一致性與效率。與 NC 的關系CNC 是在 NC(Numerical Co...
一、機械加工基礎:理解 “加工本質”CNC 技術是 “自動化的機械加工”,需先掌握傳統機械加工的概念,否則難以理解編程和操作的意義: 常見加工方式與刀具明確車床(車外圓、端面、螺紋)、銑床(銑平面、槽、孔)的加工范圍,能識別常用刀具(如車刀的外圓刀、切斷刀;銑刀的立銑刀、面銑刀)的用途和...
G96 S_:指令中 S 后面的數值表示設定的恒定線速度(單位:m/min)。例如,G96 S150 表示將切削線速度恒定在 150 米 / 分鐘。 原理是:系統會根據當前加工直徑(如車削外圓時,直徑越大,主軸轉速自動降低;直徑越小,轉速自動提高),通過公式 “主軸轉速 = 1000× ...
一、區別:“目標準確性” vs “重復一致性”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的本質差異,可通過 “射擊打靶” 的類比直觀理解: 定位精度:衡量 “是否命中靶心”—— 即機床軸從 “起點” 移動到 “目標位置” 時,實際位置與理論目標位置的偏差,反映 “單次移動的準確性”。重復定位精度:衡量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