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搜索關鍵詞也可能構成商標侵權——江西華誼發布警示案例
> 專業知識產權視角解析商標侵權新形態
一、商標侵權的“隱蔽化”趨勢:從仿冒到關鍵詞引流
傳統商標侵權多表現為直接的仿冒行為,而互聯網發展使商標侵權形式日趨隱蔽。部分網店經營者認為,只要未在商品上直接使用他人商標,就不構成侵權,這種認識存在明顯誤區。
將他人注冊商標設置為搜索關鍵詞,這種看似合理的引流方式,實際上可能觸及法律底線。近日,深圳一網店經營者因在某電商平臺銷售“精品烤魚爐”時采取此類操作,被認定構成侵權。
二、典型案例解析:關鍵詞引流被認定不正當競爭
在該案中,涉事網店經營者不僅在商品展示圖片中使用認知餐飲品牌“某魚”的注冊商標,還將“某魚”設置為平臺搜索關鍵詞,意圖借助該品牌商譽吸引消費者關注。
經查證,“某魚”是餐飲服務領域的認知商標,而烤魚爐作為該品牌餐飲服務過程中的重要設備,二者屬于關聯領域,存在特定競爭關系。權利方發現上述行為后,通過證據固定,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審理認定:網店經營者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令其賠償權利方經濟損失3000元。盡管賠償數額不大,但此案的警示意義明顯——商標侵權認定已不限于傳統形式,關鍵詞使用行為同樣納入法律規制范圍。
三、專業機構建議:網店經營中的商標風險防范
針對此類新型商標侵權行為,江西華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發表專業觀點,提醒廣大市場主體:在選擇和使用搜索關鍵詞時應嚴守法律邊界,避免直接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特別是具有較高認知度和影響力的品牌商標。
市場經濟本質是法治經濟,企業試圖通過攀附認知品牌、搭便車、蹭熱度等不當方式獲取競爭優勢,終將面臨法律制裁。與其冒險使用他人商標關鍵詞,不如著力打造自主品牌,構建獨特的市場競爭力。
> 江西華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特別提示:商標使用事關企業合法權益,應當予以充分重視。如遇商標相關問題,建議及時咨詢專業機構,有效防范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