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料從業者
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象
物體之所以呈現顏色,光源,物體,觀察者,這三者缺一不可。物體呈現的顏色,實際上是光照射到物體上,物體有選擇性的吸收光的一些波長,再反射剩余波長,這部份沒有被吸收的光進入人的眼睛,人眼再傳遞給大腦,大腦識別后才有了顏色。所以顏色的本質就是光,顏料著色就是在拿光做文章。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了光的色散現象,開啟了人類色度學的新紀元。
物體的顯色特性
每種物體都有各自的反射特性,這種特性不會受外界光源和觀察者的影響,是***的,因此光學界也將反射率稱之為物體的指紋,換句話說,物體之所以顏色不同,就是因為物體之間的反射特性各不相同,要想得到理想的顏色復制,就是要盡可能使物體的反射率相近,越相似顏色的差異越小,相同則兩個顏色完全一樣。這是配色的精髓,不管塑料,涂料,油墨著色都是這個原理。
不過使用顏料的從業者,絕大多數沒有色彩理論基礎,他們的技術來自師徒相授,國內目前還沒有專門的配色培訓機構,更重要是,國內顏料質量參差不齊,對于他們來說,更加增加配色的難度,所以他們一旦配好一個顏色之后,基本上配方就固定了,顏料不能換,不敢換,也換不了,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本來不多的利潤只能給供應商打工了。
各個波段的反射率組成的曲線叫反射率曲線
曲線重合度越高,顏色越接近
觀察者的定義
所謂觀察者,就是人眼或測色儀器,由于人眼接收到的并不是顏色,其實只是反射光的編碼,再由大腦來解讀,研究發現,即使視覺完全正常的人,不同的人看同一個顏色終歸有偏差,在沒有數字化表征顏色之前,人們通常用文字來描述顏色,至今為止,仍然普遍采用,不過當你聽到客戶講什么大紅,中黃,紫羅蘭之類的顏色時,你是不可能準確知道到底是什么顏色的,更談不上忠實去還原這個顏色了。
幸運的是,國際照明委員會CIE通過LAB,LCH等用數字的方式來記錄顏色,當你客戶提供了這串數字后,你就能精確知道這是什么顏色,這是全球通用語言,工業界顏色交流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