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太極拳“膝蓋過腳尖”?膝痛背后的力線異常與調整
老年人太極拳練習中“膝蓋過腳尖”導致膝痛的關鍵原因是力線異常:正常膝關節受力時,力線應沿股骨干-脛骨骨干對齊(從髖關節經膝蓋中心至腳踝中心);若膝蓋過腳尖,會使脛骨向前過度平移,導致膝關節負荷集中于髕股關節(髕骨與股骨之間)及脛骨平臺前側軟骨,長期反復擠壓會引發軟骨磨損、炎癥,進而出現膝痛。此外,膝蓋過腳尖時,股四頭肌(尤其是股直肌)需過度收縮維持平衡,而腘繩肌(大腿后側)松弛無法分擔負荷,進一步加劇關節壓力。
調整方法需圍繞糾正力線、強化穩定肌肉、優化動作模式展開:
1. 姿勢糾正:所有下肢動作(如弓步、馬步、摟膝拗步)中,保持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避免內扣或外展),且膝蓋不超過腳尖(可控制在腳尖正上方或稍后方);重心盡量放在前腳的腳跟或腳掌中部,而非腳尖,減少脛骨前移的幅度。
2. 肌肉強化:重點加強腘繩肌(如直腿抬高、坐姿腿彎舉)、股四頭肌(如靠墻靜蹲,膝蓋彎曲角度≤90°,避免過伸)及關鍵肌群(如平板支撐、橋式運動),通過肌肉力量穩定膝關節,減少關節被動承受的壓力。
3. 動作優化:太極拳強調“松腰沉髖”,動作啟動時先轉腰沉髖(如“野馬分鬃”時,先轉動腰部帶動髖關節外展),再帶動腿部移動,避免直接用膝蓋發力向前頂;重心轉換時(如從弓步回正),緩慢從腳跟過渡到腳掌,避免突然將重心移至腳尖導致膝蓋過伸。
此外,老年人練習時需注意循序漸進,避免過度追求動作幅度;運動前充分熱身(如慢走、關節繞環),避免肌肉緊張;運動后及時拉伸(如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后側腘繩肌),緩解肌肉疲勞;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受涼加重疼痛。
廣州中興運動損傷專科醫院(簡稱中興醫院)是廣東省二級專科醫院,中興醫院在繼承牛氏中醫正骨療法的基礎上,貫徹“整合醫療”理念,構建了傳統中醫正骨、現代骨科診療、運動功能評估與康復有機融合的三大技術體系,能為就診患者提供集預防、評估、診療、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醫院年均接診量十多萬人次,服務范圍輻射粵港澳乃至全國。
圖源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