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綠島”治理模式具體有三類應用案例。一是在吸附劑使用量大的地區(城市、園區和產業集群),建立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處置中心,同步完善吸附劑規范采購、統一收集、集中再生的管理體系,實現活性炭資源的循環利用。二是在同類型有機溶劑使用量較大的園區和集群,建立溶劑分散回收+集中提純/處置中心,實現有機溶劑的循環利用。三是在同一類別工業涂裝企業聚集的園區和集群,建設集中涂裝中心,對噴涂廢氣進行統一高效治理。這些應用案例在行業內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成功帶動了從事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和溶劑分散回收+集中提純/處置企業的快速規模化發展。在綠島模式的指導下,我們加強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江蘇回轉窯綠島模式運營單位
中華環保聯合會VOCs污染防治專委會副秘書長許夏還針對“綠島”項目申報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要點話題進行了分享。此外,在與會表示的共同見證下,謝玉紅在大會上宣布啟動涉VOCs“綠島”項目(系列)團體標準和服務認證。她表示,隨著“綠島”項目建設需求的不斷增長和排污單位對于“綠島”項目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綠島”項目呈現百花齊放狀態,此背景下,聯合會牽頭組織相關專業人士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制定行業規范,將引導“綠島”項目的高質量建設和高效運行,向社會公眾傳遞實施“綠島”項目的重要意義和現實作用。四川綠島模式運營公司綠島模式鼓勵城市建設要通過創新的形式實現社區生態化。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美麗浙江建設的關鍵一環。海鹽縣創新編制全國頭一個VOCs治理活性炭使用及再生領域地方標準,率先構建揮發性有機廢氣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治理模式,推動失效活性炭再生利用項目“綠島”建設。全力構建“地方government主導、市場化方式運作、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廢氣治理活性炭回收再生體系。通過集約化建設廢氣處理設施,預計VOCs年排放量將減少260噸以上,企業廢氣設施投入降低近40%,活性炭綜合使用成本降幅達48.5%,同時空氣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強化規劃引導,推進“全覆蓋式”再生利用,出臺方案,擘畫體系藍圖。發布《海鹽縣活性炭再生服務體系試點方案》,謀劃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再生體系建設模式,將以往一次活性炭使用后作危廢處理方式轉變為活性炭吸附后循環再生利用方式,引導全縣相關企業加入回收再生體系。截止目前,已實現全縣279家使用活性炭治理廢氣的中小微企業全覆蓋。制定標準,落實規范處置。編制全國頭一個VOCs治理活性炭使用及再生領域地方標準——《揮發性有機物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管理與服務技術規范》,對服務體系、技術要求、運行規范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構建標準化工作體系,實現活性炭從填裝、使用、更換到再生全鏈條環節規范化處置管理,助推回收再生體系建設模式復制推廣,提升優化營商環境軟實力。綠島模式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推動了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目前,北侖區government已出資130萬元為28個小微園區編制“打捆環評”,近千家企業納入簡化審批范圍。針對4個新建小微園區開展打捆環評,112家企業通過8本打包環評即可完成審批,環評編制數量和環評報告內容大幅簡化。全省頭一個主體項目環評與輻射項目環評的“多評合一”項目和全市頭一個陸域工程環評和入海排口備案同步審批項目均在北侖完成審批。抱團治污,治污成本減少一半以上。北侖區投資14.7億元,按照“全省先進”標準建設表面處理中心園區,形成10家專業表面處理企業集群。綠島模式鼓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遵循低碳和循環經濟理念。工業園區綠島模式全流程
綠島模式注重生態平衡,通過科學規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江蘇回轉窯綠島模式運營單位
橡膠行業廢氣難治理、危廢難處置,為解除困局,臺州市天臺縣通過構建活性炭“感知—更換—運輸—再生—回用”VOCs治理“綠島”新模式,實現廢氣治理水平提升和危廢源頭大幅減量化,有力推進“無廢城市”的建設進程。項目試點單位臺州市瀚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廢活性炭再生中心已順利投產,預計年處理廢活性炭約2萬噸,年產再生活性炭約8640噸,有效解決臺州市廢活性炭收集難、處置難的問題,實現活性炭再生循環使用。完成試點企業標準化再生型活性炭吸附裝置改造提升工作,改造后活性炭吸附裝置非甲烷總烴去除率高達76%。江蘇回轉窯綠島模式運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