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綜合考慮項目成熟度、方案可行性、預算合理性、績效明顯性、保障措施可靠性等因素,省生態環境廳從各市申報的117個項目中選出81個達到“綠島”建設要求的項目,總投資額約130億元。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的“有機肥生產檢測設施”,2021年通過審核的“綠島”項目數,為何略低于前一年?“各地積極性高,但審核標準也很高,是不打折扣的。‘綠島’要求服務多個中小微企業,可是部分申報項目只服務單一市場主體,自然無法通過審核。綠島模式強調城市建設要遵循生態對城市發展的保障和依托。江蘇活性炭分散治理綠島模式公司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大氣所副所長、研究員寧淼在會議中指出:“對于VOCs綜合治理類項目,每年大氣專項資金都有大量的支持,其中‘綠島’項目是非常主要的重點支持方向。”她介紹,據統計,針對狹義“綠島”項目(不涵蓋農業、餐飲油煙等類型),當前,全國省份累計完成集中涂裝中心、有機溶劑集中回收處置中心、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這3種類型的“綠島”項目共144個。具體到新建相關項目的支持額度,她表示,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支持額度達30%;VOCs源頭治理支持生產線改造的20%;新建集中噴涂中心的末端治理設施是支持50%,生產設備支持20%,但需要說明替代企業的一個情況,意味著集中涂裝同時不能保留原來分散的噴涂,項目要實現相對較大的減排量。上海生態綠島模式設計廠家綠島模式注重城市規劃要通過節約用地和資源、促進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新模式的順利運作還需要良好的平臺支撐,為此,天臺建立“以廢治廢”固廢產業數字化平臺,加強設施運行智慧化管理,建立活性炭全過程智治監管平臺,打造活性炭設施管理、活性炭設施改造、活性炭更換、廢活性炭處置的數字化全業務體系。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推廣,天臺通過“綠島”模式,實現“以廢治廢”,有效解決小微企業活炭吸附設施運行成本高、管理難度大、運行不規范問題,實現活性炭再生企業運營效率提升45%,經濟效益增加30%;小微企業環保管理費用下降60%,活性炭費用節約45%,活性炭4次再生循環,減少約80%由活性炭使用帶來的碳排放。
如何大幅降低治污成本是廣大中小企業較現實、較突出也較關注的治污難題之一。近年來,“綠島”項目以“集約建設、統一管理、共享治污”的特點,在VOCs綜合治理中逐步扮演重要角色,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重要解題思路。8月11—12日,工業集聚區減污降碳檔次高論壇暨首屆涉VOCs“綠島”項目建設與運營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江蘇省鹽城市舉辦。大會以“讓共享治污發揮共贏效應”為主題,邀請部委領導、地方government、專業人士學者和企事業單位等表示圍繞“綠島”項目建設的創新經驗及高質量發展路徑展開交流討論,普遍凝聚共識。綠島模式致力于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
“綠島”模式是一種旨在通過共享生產工段或治理設施來降低中小微企業治污成本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模式。該模式鼓勵工藝相似、產污類似、位置相近的小微企業以組團共建共用、牽頭企業代建租用、第三方自建公用等形式進行合作。“綠島”模式還涉及建設共享車間,如酸洗、熔化、涂裝等,以及合理布局表面處理等涉水工段企業集中服務點。此外,該模式還鼓勵建設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污水集中預處理和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項目,以此完善區內小微企業危廢的統一收集、暫存和運輸體系。綠島模式強調綠色發展,致力于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可持續發展。廢氣綠島模式可研報告
通過綠島模式的實踐,我們不斷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江蘇活性炭分散治理綠島模式公司
橡膠行業廢氣難治理、危廢難處置,為解除困局,臺州市天臺縣通過構建活性炭“感知—更換—運輸—再生—回用”VOCs治理“綠島”新模式,實現廢氣治理水平提升和危廢源頭大幅減量化,有力推進“無廢城市”的建設進程。項目試點單位臺州市瀚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廢活性炭再生中心已順利投產,預計年處理廢活性炭約2萬噸,年產再生活性炭約8640噸,有效解決臺州市廢活性炭收集難、處置難的問題,實現活性炭再生循環使用。完成試點企業標準化再生型活性炭吸附裝置改造提升工作,改造后活性炭吸附裝置非甲烷總烴去除率高達76%。江蘇活性炭分散治理綠島模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