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鴻鑫電子的無線充方案如何為移動辦公設備提供便攜的充電方案
在如今現代化移動辦公或居家辦公場景中,用戶通常會使用到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但是用戶也常面臨多設備同時充電、線纜纏繞、接口兼容性差、接口不夠用等痛點。深圳昌鴻鑫電子有限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投身在無線充方案領域進行研發和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模式,公司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SMT自動化車間、DIP組裝生產車間,可以為客戶提供從產品研發到成品出貨一站式服務,公司也憑借其擁有多年的經驗和扎實的技術和多設備協同無線充電技術,通過在主板上實施硬件創新、軟件算法優化與場景化設計,為現代化移動辦公設備提供了高效、安全、便攜的一體化無線充電解決方案,重新定義了傳統辦公場景的多設備同時充電困難的體驗。
1、硬件創新:多線圈矩陣與動態功率分配技術
昌鴻鑫電子突破傳統無線充電“一對一”模式,采用定制化多線圈矩陣布局,在300mm×200mm的充電區域內集成12-16組微型線圈,支持3-5臺設備同時充電。例如,其桌面式無線充產品可同時為手機(15W)、耳機(5W)、手表(3W)供電,覆蓋iPhone、華為、小米等主流品牌設備。
動態功率分配算法是該方案的主要優勢。通過實時監測設備剩余電量、充電協議和類型,系統自動調整功率輸出優先級。例如,當手機與耳機同時充電時,算法優先為手機分配15W快充功率,耳機則以5W低功率補充電量;手機充滿后,冗余功率自動分配給耳機,整體充電效率較傳統“功率均分”方案提升30%以上。這一設計解決了多設備充電時功率分配不均導致的效率低下問題。
2、場景化設計:從桌面到移動的全場景覆蓋
昌鴻鑫電子針對移動辦公場景推出多款便攜產品,滿足不同使用需求:
桌面折疊款:采用可折疊設計,展開后尺寸為250mm×180mm,折疊后厚度約15mm,支持USB-C與Type-A雙接口供電。用戶可將手機橫放于支架觀看視頻,同時為耳機與手表充電,桌面線纜數量減少80%。
便攜磁吸款:重量120g,尺寸與手機相當,內置5000mAh電池,支持MagSafe磁吸定位。出差時,用戶可將手機、耳機、手環吸附于充電板,無需外接電源即可應急充電,解決戶外續航焦慮。
嵌入式方案:與智能家居企業合作,將無線充模塊嵌入床頭柜、書桌等家具中。例如,智能床頭柜可識別設備類型并自動觸發場景指令——設備充滿電后關閉臥室燈光,啟動睡眠模式,實現“充電+家居控制”的聯動。
3、安全與兼容性:全協議支持與多重防護
昌鴻鑫電子的方案集成Qi 2.0、MagSafe、SCP、VOOC等12種主流無線充電協議,覆蓋蘋果、華為、小米等品牌設備。例如,當用戶放置AirPods時,系統自動切換至蘋果耳機專屬協議;放置華為手環時,則匹配華為低功耗協議,避免因協議不兼容導致的充電失敗或設備損傷。
安全防護方面,方案配備8重防護機制:
異物檢測:通過智能識別模塊區分金屬異物(如鑰匙、硬幣)與可充電設備,誤入時立即停止供電并發出燈光提示;
過溫控制:當充電溫度超過45℃時,自動降低功率并啟動散熱風扇;
過壓/過流保護:確保充電過程電壓、電流穩定,避免設備損傷。
4、商業落地:從個人消費到企業服務的雙向突破
昌鴻鑫電子的方案已實現規模化應用:
個人消費領域:三款成品產品上線電商平臺后累計銷量突破50萬臺,用戶好評率達96%。用戶評價稱:“出差帶一個便攜款,手機、耳機、手環都能充,再也不用背一堆充電器。”
企業服務領域:與多家消費電子品牌合作,為其提供配套無線充配件;與智能家居企業聯合開發“家具+充電”場景化產品,如智能書桌、梳妝臺等;在咖啡館、酒店等商用場景中,方案支持商家自定義充電時長,通過后臺管理系統實時監控設備使用狀態與功率消耗。例如,某連鎖咖啡館在餐桌嵌入該方案后,顧客可同時為手機、平板充電,無需借用共享充電寶,提升了消費體驗。
5、行業價值:推動無線充電從“單一功能”到“協同生態”
昌鴻鑫電子的方案不只解決了用戶痛點,更從行業層面推動技術升級:
降低使用門檻:通過“一設備多適配”減少用戶采購成本,老人、兒童也能輕松使用;
標準化技術參考:將分區線圈布局、智能功率分配算法等關鍵技術形成企業標準,并聯合行業協會推動技術規范制定,助力行業擺脫“碎片化創新”困境。
6、未來展望:全場景無感充電與物聯網協同
昌鴻鑫電子正研發兩項新技術:
遠距離無線充電:通過毫米波技術將充電距離提升至50mm,實現家具類產品(如智能冰箱、浴室鏡)的無線供電;
物聯網設備協同供電:為智能家居中的傳感器、智能門鎖等低功耗設備提供實時續航聯動,構建“一機多充”的智能生態。
多設備協同無線充方案技術的出現,將打破原有的充電出現多線纜纏繞、接口兼容性差、接口不夠用等痛點,深圳昌鴻鑫電子擁有的多設備協同無線充方案技術不只是重構了設備方便快捷的充電體驗,也為用戶節約了大量購買充電器的成本和桌面更加整潔的視覺體驗感,更體現了無線充電技術在移動辦公場景中發揮著巨大潛力。隨著無線充技術升級迭代,未來辦公場景或日常生活中95%的智能電子設備將徹底告別線纜充電的束縛,進入“無感充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