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處長戴明忠表示,下一步江蘇將探索“綠島排污許可證+合同”管理模式,確認職責邊界和治污義務。同時,也將加大對“綠島”項目的監管,每個“綠島”項目將設置一個公示牌,公示牌上附“綠島”排污情況二維碼,隨時接受監督。目前江蘇省多個設區市“綠島”項目建設試點推進力度較大,但一些地方在“綠島”項目推進上也存在觀望態度,認為有資金補助才干;還有一些項目雖符合“綠島”理念,但建設標準不高,難以形成示范效應。綠島模式強調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的有機結合,促進了綠色發展的良性循環。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單位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關鍵時期,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與會嘉賓和表示屆時將學習借鑒江蘇省作為全國獨一的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試點省在“綠島”項目建設上取得的重大創新和寶貴經驗,普遍凝聚行業智慧力量深入探討“集約建設、共享治污”的“綠島”新模式的內涵價值,積極推廣全國各地涉VOCs“綠島”項目建設的典型經驗,不斷拓寬“綠島”項目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路徑,有效解決中小企業VOCs治理難度大、成本高、排放不達標、管理難等瓶頸問題,打通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堵點,探索行之有效、可成熟落地的生態環境治理創新模式。福建危廢活性炭綠島模式EPC+O綠島模式強調城市建設要遵循生態優先,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實現廢氣源頭全密閉全收集。橡膠行業煉膠、硫化工序是VOCs等廢氣產生的主要環節,傳統的廢氣收集設施簡單落后,且收集效率低,廢氣無組織擴散嚴重。強化源頭管控,針對各個典型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廢氣收集方式,對硫化和修邊工序產生廢氣進行了全密閉全收集,并在硫化機密閉單間操作口安裝了一套聯動裝置,用于控制進出自動關閉,提高廢氣收集率。推行活性炭“碳箱碼”管理,平臺將根據企業活性炭設施的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和環境風險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實時進行紅、橙、黃、綠四色賦碼,實施精確分級監管。該平臺“榮獲浙江省數字開放大賽二等獎”。
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VOCs廢氣進行了源頭減排、過程嚴控和末端處理,除使用對人體無害、不污染環境的水性油漆外,還通過管道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進行全密閉集中收集,末端采用國內先進的四級干式過濾+沸石轉輪濃縮+CO催化氧化處理工藝,每年可減少VOCs排放量120噸,較大程度上降低了環境污染和健康危害。為實時掌握煙氣排放濃度,中心安裝了1套VOCs在線監測系統,可以對有機廢氣進行在線監測,同時安裝了1套脈沖式除塵器,確保煙塵污染物達標排放。綠島模式強調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環境保護原則,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的風險。
截至目前“綠島”項目已累計高效處置再生失效活性炭400余噸。數字賦能,閉環監管到位。搭建“炭管家”數字化管理平臺,將企業活性炭填裝數量、使用時長、更換周期等信息接入系統,分析研判、智能運算輸出吸附飽和度和剩余使用時長,動態掌握活性炭運行情況。同時可根據設定的飽和度預警值分級分類向企業、基層生態環境部門發送提醒。目前,該數字化監管平臺已累計發出活性炭飽和度“紅橙黃”三色預警570余條,成功提醒企業及時換炭184次。在綠島模式的推動下,我們的城市正在成為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之城。湖北回轉窯綠島模式
綠島模式注重培育綠色文化,提高了全社會的生態文明素養。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單位
優化管理手段,落實“全流程式”數智監管,源頭減量,精確使用管控。定期監測活性炭填裝量、排污強度等有表示性的樣本企業,判定活性炭是否失效,對達到設計使用壽命但仍未失效的活性炭適當延長更換時間,優化運行維護方案,有效控制運行成本。縣內39家企業通過監測評估,年換炭次數從4次減少為3次,活性炭用量減少80.7噸,預計為企業節省處置費用68.62萬元。末端管控,加強再生利用。再生中心根據企業需求合理安排收運時間及路徑,通過廢炭集中收處、再生利用方式,努力消除以往危險廢物點對點運輸問題。同時再生中心依靠先進的活性炭再生技術,推進失效活性炭再生利用,保障活性炭更換服務同時嚴格落實質量管理,有效提升服務水平。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