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虛擬電廠發揮著重要作用,廣深售電積極推動虛擬電廠助力這一進程。虛擬電廠能夠有效整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將原本分散且不穩定的能源納入統一管理體系。這不僅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還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契合 “30/60 雙碳” 目標。廣深售電通過虛擬電廠業務,引導用戶更多使用綠色電力,改變能源消費結構,推動能源行業向綠色、低碳、可持續方向發展,為實現全社會的能源轉型貢獻力量。虛擬電廠找廣深售電,30 分鐘線上接入,中小企業也能享市場化服務。廣州市常規售電好處
虛擬電廠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具體如下:優化電力系統調節提供多種調節服務:可提供調峰、調頻、備用等多種調節服務,增強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系統能夠更好地應對負荷變化和新能源出力的波動。快速響應電網需求:大量可中斷負荷和儲能系統能夠在接收到調控指令后的秒級至分鐘級時間內迅速作出反應,或降低用電需求,或釋放存儲能量,為電網提供快速調頻和爬坡能力等關鍵輔助服務。解決新能源波動問題: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虛擬電廠可以整合風電、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通過儲能和智能調度,減少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促進其在電網中的接入。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在光伏大發時段,虛擬電廠可以聚合儲能、電動車充電站等可調節資源滿功率用電,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惠州市常規售電優勢虛擬電廠聚合充電樁,廣深售電錯峰充電,避免電網過載單樁年省 2000 元。
跨經營區電力交易在多層級電力市場體系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跨經營區電力交易協同運作的市場組織和管理模式持續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和市場平穩運作,有利于實現兩大經營區的市場深度耦合。”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姜楠認為,這能夠為全國層面的制度和規則的規范化制定提供實踐基礎,推動電力資源的時空價值得以在更大市場上被發現和確認,并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今年,我國已開展多輪次跨經營區試點電力交易。3月,廣西5270萬千瓦時綠電送入上海,6月,華北、東北、西北和蒙西地區共3095萬千瓦時綠電送入廣東,并在5~6月南方電網供需偏緊時段,實現依托閩粵聯網工程華東支援南方200萬千瓦滿送。
依托廣東電力現貨市場機制,廣深售電虛擬電廠通過 “日前市場申報 + 實時市場調度” 模式實現收益較大化。系統每日分析 2000 + 個分布式資源數據,在電價高于 0.8 元 / 千瓦時時調度儲能放電,低于 0.3 元 / 千瓦時時充電,2024 年 5 月為佛山陶瓷企業創造峰谷價差收益 45 萬元。針對數據中心、半導體工廠等特殊用戶,我們開發 “可靠性溢價” 產品,在電網故障時優先保障供電,同時通過黑啟動服務獲取額外收益,該服務已為珠海某芯片企業減少停電損失超 100 萬元 / 年。廣深售電虛擬電廠運營標準獲認可,服務覆蓋 360 家工商業用戶。
工商業用戶參與市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參與市場;一種是間接參與市場。(1)直接參與市場:即選擇向售電公司購電成為零售用戶,或向發電企業購電成為批發市場用戶。110kV及以上的電力用戶可以選擇成為批發市場用戶或零售用戶;其余工商業用戶自行選擇售電公司代理參與電力零售交易。(2)間接參與市場:即電網企業代理購電,用戶默認為電網企業代理購電,用戶可以在每季度末15日前選擇直接參與市場,電網企業代理購電相應終止。廣深售電虛擬電廠參與現貨市場,單月出清電力超 2.5 萬千瓦。虛擬電廠收益
廣深售電虛擬電廠可調資源池達 50 萬千瓦,占區域峰值 5%。廣州市常規售電好處
深圳在虛擬電廠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成果斐然。2021 年 12 月,網地一體虛擬電廠管理平臺上線,南網總調和深圳供電局調度機構均可直接調度,實現可調節負荷全時段可觀、可測、可調。2022 年 8 月,國內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掛牌成立。截至目前,深圳虛擬電廠管理平臺接入規模超過 265 萬千瓦,調節能力相當于兩臺中型火電機組,接入 45 家虛擬電廠運營商,涵蓋建筑樓宇空調、新能源汽車、5G 基站等 9 類共計 3 萬多個分布式資源。通過該平臺,深圳開展多次本地化精確響應,有效應對尖峰負荷,調節電量可觀。在今年國家能源局公布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中,深圳虛擬電廠管理平臺成功上榜,成為國內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的先行典范,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經驗。廣州市常規售電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