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燃煤發電仍是主力?日報中燃煤發電量占比64%(9.96億度/15.49億度),原因有三:1.穩定性:煤電可控性強,能24小時穩定供電,而新能源“看天吃飯”。2.成本慣性:雖然煤電環保成本高,但現有電廠已建成,邊際成本(多發一度電的成本)低于新建燃氣機組。3.調節能力:煤電機組可通過增減出力快速響應需求變化(如圖4中燃煤價格隨負荷波動)。但長期看,煤電占比會下降(政策要求減碳),新能源和儲能將逐步替代。日報中燃氣均價393.3厘/度(比煤電高13.5%),說明“減煤增氣”正在推進,但成本仍是挑戰。虛擬電廠找廣深售電,30 分鐘線上接入,中小企業也能享市場化服務。珠三角常規售電咨詢
售電公司在市場化交易中起到什么作用?售電公司是發電公司和用戶的“中間橋梁”,用戶在電力批發市場中購得電能,幫助其直面市場的電價波動風險,并應用適當的風險管理工具(如風險轉移、風險對沖等)加以應對,設計價格工具(售電套餐等)引導電力用戶的用電行為,在降低自身購電成本的同時改善用戶的用電特性,終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電網、售電公司以及電力用戶每年在參與中長期交易前,均需要簽署電力零售合同,各方的權益和義務都會明確,零售用戶的供電仍由當地供電局統一運維無需改建,在不擴容等情況下依然使用原供電設備與線路用電。東莞市售電咨詢虛擬電廠實現了能源的優化配置和資源的集約利用。
虛擬電廠是廣深售電從 “售電服務商” 向 “綜合能源生態運營商” 轉型的主要抓手。公司以 “您用電我用心” 為理念,將虛擬電廠與儲能、光伏、充電樁等業務深度融合,為用戶提供 “發電 + 儲電 + 用電 + 售電” 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通過入圍《信用中國》欄目積累的品牌信譽,廣深售電已吸引多家上市公司加入其虛擬電廠平臺,形成 “聚合商 + 用戶 + 設備商” 的共贏生態。未來,隨著技術迭代與政策完善,其虛擬電廠業務將向 “碳交易 + 能源服務” 延伸,助力客戶實現低碳轉型,同時鞏固自身在能源市場化變革中的典范地位。
目前,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總體架構基本形成,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逐步建立。“統一市場、兩級運作”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省間市場有效落實國家能源戰略,促進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和余缺互濟;省內市場省電力電量平衡,保障電力可靠供應。二是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省間和4個現貨市場正式運行。形成包含電能量、輔助服務、綠電綠證、容量補償等較為完備的市場體系,初步實現中長期市場帶曲線連續運營。建立輸配電價機制,“能漲能跌”的市場化電價體系初步形成。三是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注冊主體數量已達72萬家,是2015年新一輪之初的23倍。2024年市場化交易電量首超5萬億千瓦時,終端用戶售電量中市場化電量比例達到75%。交易機構實現規范運作。四是電力市場保供應、促轉型、穩價格作用凸顯。服務電力安全保供的作用有效發揮;省間現貨覆蓋國家電網經營區和蒙西地區,有效響應短時供需變化,促進余缺互濟;新能源發展與消納水平提升;探索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交易機制,創新多年期綠電交易,試點“沙戈荒”大基地聯營交易、分布式光伏項目入市等新模式。虛擬電廠配儲能,廣深售電定制方案,應急供電保障生產不中斷。
展望廣東電力市場,廣深售電正加速布局 “虛擬電廠 + 區塊鏈” 技術,打造透明可信的分布式能源交易平臺。試點項目已實現東莞、惠州 500 + 分布式資源的區塊鏈確權與交易結算,交易效率提升 30%,結算誤差小于 0.1%。我們的技術研究院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開發虛擬電廠數字孿生系統,可模擬極端天氣、電網故障等場景下的系統響應,提前優化調度策略。選擇廣深售電虛擬電廠,就是選擇電力系統數字化轉型的前沿陣地,共享能源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紅利。廣深售電虛擬電廠累計參與電力現貨交易 4.2 億千瓦時,響應達 32 次。惠州市售電是什么意思
廣深售電虛擬電廠實現 24 小時連續調節,單日響應時長 18 小時。珠三角常規售電咨詢
?虛擬電廠的出現,有效解決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帶來的難題。隨著南方電網經營區新能源裝機超 2.1 億千瓦,穩居電源地位,其季節性、波動性強的特點給電力平衡和電網安全運行帶來挑戰。虛擬電廠通過跨節點廣域資源聚合、優化及控制,能有效調度需求側資源,適應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保障電力系統相對穩定。例如在廣東,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和管理機制持續完善,自 2021 年建立需求響應交易機制以來,已累計為負荷類虛擬電廠帶來超 2.5 億元收益。通過 “削峰填谷”、需求響應等方式,虛擬電廠助力電力保供與新能源電力消納,還為聚合用戶創造了額外收益,實現多方共贏。珠三角常規售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