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高溫磺化反應釜中,溫度達 180-200℃,發煙硫酸環境對電極耐高溫酸性要求嚴苛。這款電極的玻璃膜采用鋯硅酸鹽改性,在 200℃、20% 發煙硫酸中浸泡 500 小時無腐蝕,溫度補償誤差≤±0.02pH。其鈦合金外殼與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形成雙重防護,在高溫下無溶出物污染。安裝時需垂直插入液相,距攪拌軸 30cm 以上,每 8 小時用 180℃硫酸沖洗,適用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生產。化工低溫脫硝系統中,氨水噴射區溫度從 300℃降至 180℃,pH 監測需抗高溫氨腐蝕。這款電極采用 316L + 哈氏合金 C276 復合外殼,抗氨腐蝕性能提升 50%,在 180-300℃溫度驟變中,密封性能達 IP67。其溫度補償采用動態響應算法,補償延遲<0.5 秒,在氨水霧化環境中,測量精度 ±0.03pH。安裝時傾斜 30° 避開噴射死角,每 2 小時用壓縮空氣吹掃,適用于電廠、鍋爐脫硝系統。pH 電極測粘稠樣品后需立即清洗,殘留物質干結后難以去除。徐州模擬pH電極
通過規范操作步驟來提高pH電極的耐受性,校準前的清潔步驟需避免物理損傷:用硬毛刷或砂紙擦拭敏感膜會直接破壞其致密結構,應改用軟海綿或特定清潔棉蘸取去離子水輕拭;若膜表面有有機物殘留,可用稀釋的乙醇(濃度<30%)而非強氧化劑(如雙氧水)處理,以防侵蝕膜表面的水化層。校準過程中,需讓電極在緩沖液中充分平衡(通常 5-10 分鐘),待讀數穩定后再記錄,避免因溫度未平衡導致的 “強制校準”—— 溫度驟變產生的熱應力會加劇玻璃膜與電極外殼連接處的密封材料老化(如氟橡膠密封墊因反復伸縮而失去彈性)。校準完成后,需用去離子水徹底沖洗電極,避免緩沖液殘留結晶(如 KCl 晶體)堵塞參比隔膜,再按存儲規范浸泡于電解液(如 3mol/L KCl 溶液)中,防止膜脫水或參比系統干涸。徐州模擬pH電極pH 電極測酸性溶液值偏高,可能是玻璃膜長期未活化導致靈敏度下降。
選擇合適的校準方法以提高 pH 電極的耐受性,關鍵在于通過科學的校準流程減少電極敏感部件的不必要損耗,同時確保校準本身不對電極結構和材料造成額外損傷。這需要結合電極的使用場景、被測介質特性及電極自身材料特性,從校準頻率、校準液選擇、操作規范等多維度綜合設計。合適的校準方法本質是“保護性校準”——通過精確匹配校準參數與電極特性,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更大限度減少校準過程對敏感膜、參比系統及密封結構的物理和化學損傷,從而延長電極在復雜環境中的耐受壽命。編輯分享
pH電極的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決定了其對介質的“抵抗能力”,是耐受性的“先天條件”。敏感膜材料:普通玻璃膜(如鋰玻璃)適用于常規水溶液,但對氟化物、強堿耐受性差;特殊改性玻璃(如低鈉玻璃)可提升耐堿性,而固態聚合物膜(如PVC膜)則對有機溶劑更耐受。敏感膜的厚度和均勻性也會影響其抗磨損能力。參比系統設計:參比電極的填充液(如KCl溶液)若與介質不兼容(如介質含Ag?會與Cl?反應生成沉淀),會堵塞隔膜;隔膜材料(如陶瓷、聚四氟乙烯)的耐腐蝕性和透氣性需與介質匹配,否則易被侵蝕或堵塞。外殼與密封材料:外殼材質(如聚砜、不銹鋼、玻璃)需耐受介質腐蝕,例如聚砜不耐受強溶劑,而不銹鋼在酸性環境中易生銹;電極的密封膠若不耐介質,會導致內部進水或填充液泄漏。pH 電極泳池監測需定期除氯,余氯殘留會腐蝕玻璃膜表面。
液接界的離子傳導受阻對 pH 電極測量精度的影響。液接界是電極電解液與被測介質的 “橋梁”,其主要作用是通過離子遷移形成穩定液接電位。壓力升高會壓縮液接界的孔隙(如陶瓷液接界的孔徑從 2μm 壓縮至 1.5μm),導致離子遷移速率下降 —— 壓力每升高 1MPa,液接界電阻可能增加 5-10kΩ。電阻升高會放大測量電路的噪聲,使 pH 讀數波動增大(如在 5MPa 下,讀數標準差從 ±0.01pH 增至 ±0.05pH);若壓力超過液接界耐壓極限(如 PTFE 材質液接界在 0.3MPa 以上),可能因孔隙堵塞導致液接電位漂移(誤差可達 ±0.1-0.2pH)。pH 電極膜電阻<50MΩ(25℃),信號傳導效率高,響應速度更快。什么樣pH電極哪里有賣的
pH 電極食品級硅膠密封圈,無析出物污染風險,適配飲料 / 乳制品檢測。徐州模擬pH電極
可在材料性能方面提升氟橡膠的化學穩定性與力學性。氟橡膠的耐受性本質取決于分子結構穩定性,通過化學改性可明顯增強其抗腐蝕與抗溶脹能力。1. 分子結構優化提高氟含量:常規氟橡膠(如 Viton A 氟含量 66%)在 pH<2 或 pH>12 時易溶脹,而高氟含量牌號(如 Viton ETP 氟含量 68%) 可將強酸(pH=1)中的溶脹率從 5% 降至 3.5%,強堿(pH=14)中的硬度增加值從 25 邵氏 A 降至 18 邵氏 A。引入耐堿基團:在分子鏈中嵌入醚鍵(-O-)或砜基(-SO?-)(如四丙氟橡膠 AFLAS),可減少強堿中 OH?對分子鏈的攻擊,使 pH=14 環境下的壓縮變形率從 18% 降至 10% 以下。2. 共混與填充改性復合增強:將氟橡膠與碳纖維(質量占比 5%-10%) 共混,可提升其抗蠕變性能,在 8MPa 壓力下的形變率從 4% 降至 2.5%,同時保留 85% 以上的彈性。納米涂層:在氟橡膠表面涂覆納米 SiO?(厚度 5-10μm),利用其疏水性形成物理屏障,使 pH=1 的鹽酸溶液中溶脹率進一步降低 20%。徐州模擬pH電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