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同舟婚戀】如何度過戀愛中的平淡期?
一般情況下,戀愛分為四個階段:熱戀期、磨合期、平淡期和穩定期。對于進入戀愛的年輕人來說,經歷了溫暖甜蜜的熱戀期,和吵吵鬧鬧的磨合期,感情就踏進了平淡期。戀愛中,雖然幸福甜蜜的時光備受期待,然而很多時候,一段持續的戀愛關系,總是要從初相識時的心動與熱烈,走向平淡的相處與守護。
那么,該如何度過戀愛中的平淡期?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了西北民族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專任教師、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小麗。
戀愛中平淡期伴隨著戀愛關系會發生兩方面改變
王小麗說,很多人一聽到平淡可能首先會想到的是無趣和無聊。她認為,引用亦舒在《獨身女人》中的描述**為貼切:婚姻根本就是那么一回事,再戀愛得轟動,三五年之后,也就煙消云散,下班后大家扭開電視一起看長篇連續劇,人生是這樣的。
“然而婚姻也好,戀愛也罷,維系這些關系的愛情都是一樣的。”她表示,不一樣的是婚姻至少有法律意義上的婚姻關系作為保障,戀愛關系中的兩個人,更加純粹的因為愛情在一起,也更加輕易的因為愛情中激情與熱烈的東西減少或者消失而一拍兩散,但這并不是真正相愛的兩個人希望的結果。
王小麗認為,戀愛中的平淡期往往伴隨著戀愛關系會發生兩個方面的改變。在消極方面,進入平淡期的兩個人不再花更多的時間單獨相處,不再有太多的心事和感動愿意跟對方聊,很少因為對方的出現或者言行變得緊張或者感動,甚至很少體驗到對對方的心動和親密感。
“這時候你往往開始懷疑對方是否還關心和在意自己?甚至開始懷疑愛是否還在或是已經消失?”她表示,原本在各自心目中閃閃發光的那個人,開始在對方眼中變得不再可愛也不再有趣的時候,自己一定會在一些時候一邊抱怨著對方的平庸不解風情時,一邊埋怨這樣的生活根本不是自己**初想要的。“但事實上,平淡并不是一段戀愛或者愛情的墳墓。”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王小麗認為平淡是愛情通向真正成熟和炙熱必經的歷程。從愛情發展的階段而言,能夠進入平淡期本身就意味著感情從初相識之后的確認戀愛關系和熱戀,已經進入到了相對穩定的階段,此時的兩個人習慣了跟對方在一起生活,放慢了的生活節奏,愛情或者另一半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但絕非全部。重視和關心對方,但也不會表現過多親近或者過多干涉,可以安靜地在對方身邊,而更多的時間可能專心做自己的事情,雙方都能夠擁有更加充足的個人自由及空間。
王小麗說,當自身能夠客觀***地理解戀愛中平淡期的消極以及積極方面的改變時,平淡期本身就不會帶給自身太多慌亂無措和焦慮不安,也不至于讓一段美好的愛情消磨在無窮無盡的猜疑與不滿中。
平穩度過戀愛平淡期,可從三方面入手
那么,如何度過平淡期呢?王小麗建議,首先,要有正確的愛情觀。她表示,正常的愛情一定是包含激情、親密、承諾三種成分。通常所認為的彼此都全身心投入,以及伴隨著強烈生理沖動和心理渴望的部分只是激情。心動并不一定就就是真愛,至少自己無法保證這樣的愛可以持久。
王小麗說,親密是伴侶間互相歸屬的感覺,渴望與對方建立持久有凝聚力的和諧關系,在情感上能夠互相分享和支持。這兩部分通常是健康或者浪漫愛情開始的動機和情感基礎。
與此同時,她認為承諾也是浪漫愛情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當戀愛或者感情中的激情終究逐漸暗淡,親密的情感體驗也并不是每時每刻都顯而易見時,承諾才是讓愛情變得更加冷靜與持久,忠誠與莊嚴的重要認知成分,雖然它不像激情和親密那樣的熱烈又讓人瞬間滿足和感動,但是彼此奔赴承諾,相互陪伴,一起努力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平淡的日子,都是值得珍惜的。
其次,要制造儀式感,注重個人品質。王小麗說,在兩**往中,外表形象在任何時候都是增進相互吸引重要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親密關系中的個人印象管理(比如穿著打扮、生活習慣等)也是有必要的;同時,在一段彼此深入了解的關系中,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如善良、誠實、理想遠大、能力強等更是會引起心理學上所說的“審美錯覺”,對于進一步增進相互欣賞和持續吸引更是尤為重要。“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越是想要保持一段親密關系,越應該注重個人內在品質和能力提升的原因。”
***,要注重自我**人格發展,避免過度移情。她表示,心理學一般認為親密關系是彌補早年依戀缺失或自我發展受阻**直接有效的途徑。因為除了早年原生家庭關系,親密關系是***可以同時得滿足人的兩種基本需求的情形:一是無條件被人接納,二是在所愛的人心中居**,以上這兩種情況在戀愛的初期非常明顯。
王小麗說,正因為如此,那些心理發展本身越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賴對方來滿足缺失的情感需求以及支撐自己卑微的自我價值感。因此不知不覺地會在關系中期望對方能隨時隨地無條件接納自己、隨時隨地把自己擺在***位,這在心理學上就叫做移情,就像是過去受的傷,要從現在愛的關系中加倍討回。
“但這終究都是因為過度依賴和移情而產生的愛情幻想。”她認為,當一段戀愛進入平淡期,終究還是要彼此作為兩個**的成年人去面對和承擔自己生活和成長中的一些問題與困惑。來源:青小小(ID:zqwqxx)記者 李華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