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設計不符需求,溝通調整解糾紛
“明明要求的是極簡風,裝出來卻像混搭風,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西安市民張女士看著剛完工的客廳,滿是無奈。此前,張女士與某家裝公司簽訂合同,明確提出客廳采用 “黑白灰極簡設計”,并約定設計圖確認后再施工。可施工過程中,設計師未按約定溝通,擅自將墻面顏色改為淺咖色,還增加了復雜的石膏線造型,導致效果與需求嚴重不符。張女士提出整改,對方卻以 “設計已完工”“修改需額外加錢” 為由拒絕,雙方爭執不下。
這類家裝設計不符需求的糾紛,在裝修行業并不罕見。據西安市消費者協會統計,去年家裝投訴中,18% 涉及設計與需求不符,主要問題集中在 “設計圖與口頭需求脫節”“施工中擅自修改設計”“忽視客戶生活習慣” 等方面。業內人士指出,設計糾紛的根源多為 “前期溝通不充分” 與 “中期調整不及時”:部分設計師只通過 1-2 次溝通就出圖,未深入了解客戶生活需求;施工中發現設計問題,未及時與客戶協商調整,導致問題積累成糾紛。
“設計不是‘設計師自嗨’,而是要貼合客戶的生活需求,溝通是關鍵。” 西安福柏傳媒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表示,該公司建立 “三級溝通機制”,從源頭減少設計不符問題。先溝通聚焦 “需求挖掘”,設計師不但了解風格偏好,還會記錄客戶的生活習慣,如 “是否有孩子需要預留玩耍空間”“是否喜歡在家辦公需設計書桌區域”;二次溝通出具 “初步設計方案”,附帶 3D 效果圖,讓客戶直觀感受空間效果,同時標注細節尺寸與材質;三次溝通確認 “確定施工圖紙”,明確施工中可調整的范圍與流程,避免后期爭議。
西安高新區業主劉先生,在選擇西安福柏傳媒有限公司裝修時,就曾遇到設計調整需求。“原設計的廚房臺面寬度只有 55cm,我提出想增加到 65cm 方便切菜,設計師當天就修改了圖紙,還重新核算了櫥柜尺寸。” 劉先生說,施工過程中,他發現餐廳吊燈位置不合適,設計師 24 小時內上門重新測量定位,確保效果符合預期。這種 “及時響應、靈活調整” 的服務,讓他全程省心,裝修效果完全貼合需求。
家裝業內人士提醒,業主在選擇家裝公司時,需確認其是否有完善的溝通與調整機制;簽訂合同前,要將設計需求(包括風格、尺寸、功能區劃分)以書面形式明確,避免口頭約定;施工中發現設計不符,需及時與家裝公司溝通,留存溝通記錄,必要時通過書面協議確認調整方案,讓設計真正服務于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