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
相較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具有多項優勢,包括不使用貴金屬催化劑、燃料適應性強、余熱品位高以及發電效率突出等。由于其工作溫度通常在600°C以上,燃料氧化反應的動力學條件得到改善,因此SOFC不僅可以使用氫氣作為燃料,還可直接利用天然氣、合成氣(如一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合氣)、生物質氣(例如沼氣),甚至煤制氣、煤層氣、頁巖氣及各類工業副產氣等多種碳基燃料。這一特性大幅提升了傳統化石能源的轉化效率,在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實現了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正因如此,SOFC常被譽為“吃粗糧的大力士”。實際運行數據顯示,SOFC系統的發電效率可超過50%,相比傳統火電,能夠減少約40%的碳排放,并基本實現氮氧化物和固體顆粒物的零排放。
在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結構背景下,SOFC技術為推進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提供了重要路徑。它不僅可用于實現煤基燃料的高效發電與低碳利用,還在多個能源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包括分布式發電、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以及在制氫、綜合能源站、新型儲能、化工過程節能和交通動力等多個場景中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在交通領域,SOFC可用作商用車輛增程器和船舶輔助動力裝置,進一步提升其能源使用效率與環保性能。
此外,SOFC還具備“可逆運行”的獨特能力:正向運行時作為燃料電池發電,逆向運行則成為固體氧化物電解池(SOEC)。隨著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持續增長,其間歇性和波動性導致的“棄電”問題日益突出。SOEC技術能夠高效利用這些冗余的可再生電力,并結合系統中已有的中高溫余熱,對水蒸氣或二氧化碳進行電解,生成氫氣或合成氣。該過程的電解效率可達85%~95%,高于低溫電解水技術,因此特別適合與可再生能源耦合,實現大規模、高效率的化學儲能與燃料合成,為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提供關鍵支撐。
綜上所述,SOFC/SOEC技術不僅具備多燃料適應性、高效率和低排放的優勢,還在能源清潔轉型、電網調峰、工業節能和交通電動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戰略價值,是我國未來能源體系中的重要創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