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的循環水監測中,及時發現水質異常,減少設備腐蝕和結垢:化工企業的循環水系統(如冷卻循環水、工藝循環水)承擔著設備冷卻、工藝降溫的任務,其水質狀況直接決定管道與設備的使用壽命。循環水中若氯離子、硫酸鹽含量過高,會破壞設備金屬表面的鈍化膜,引發電化學腐蝕,導致管道穿孔、設備泄漏,不造成生產中斷,還可能引發安全事故;而鈣、鎂等硬度離子超標時,會在換熱設備表面形成水垢,降低熱交換效率,使能耗增加 10%-30%,同時水垢還會堵塞管道,加劇局部腐蝕。傳統循環水管理依賴人工定期取樣檢測,檢測周期長(通常每天 1 次),難以及時發現水質異常,往往等到設備出現明顯腐蝕或結垢時才采取措施,此時已造成不可逆的損壞。循環水監測設備通過在循環水系統的進水口、出水口、關鍵換熱設備旁布設傳感器,實時監測氯離子、硫酸鹽、硬度、pH 值、濁度等指標。當監測到氯離子濃度超過 300mg/L(碳鋼設備腐蝕臨界值)或硬度離子濃度過高時,設備立即發出預警,并將數據傳輸至中控系統。平均無故障運行超 10000 小時,維護成本低,適合基層環保站推廣。城市供水系統多參數水質在線監測儀
市政污水處理廠的曝氣池監測中,優化曝氣量,降低能耗和運行成本:市政污水處理廠的曝氣池是通過曝氣設備向池內充氧,為微生物提供氧氣,降解廢水中有機物的設施。曝氣量過大,會導致能耗過高(曝氣能耗占污水處理廠總能耗的 40%-60%),還可能破壞微生物群落平衡;曝氣量過小,則會導致溶解氧不足,微生物活性下降,有機物降解效率降低,出水 COD、氨氮超標。傳統曝氣池管理依賴人工經驗調整曝氣量,難以根據水質變化實時優化,導致能耗浪費或處理效果不佳。市政污水處理廠曝氣池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曝氣池內溶解氧濃度(通常需維持在 2-4mg/L)、COD、氨氮等指標,并將數據傳輸至曝氣控制系統。當監測到溶解氧濃度高于 4mg/L 時,系統自動減少曝氣量,降低風機運行功率;當溶解氧濃度低于 2mg/L 或 COD、氨氮濃度升高時,系統自動增加曝氣量,確保微生物有足夠氧氣降解有機物。例如,某污水處理廠通過監測發現,夜間進水 COD 濃度降低,溶解氧易升高至 5mg/L,通過自動減少曝氣量,每晚可節省電費 2000 元;白天進水 COD 濃度升高。廣東多參數水質在線監測儀支持斷點續傳,網絡中斷后數據暫存,恢復連接后自動上傳,保證數據完整。
數據可生成 Excel 報表,自動計算日均、月均數值,簡化數據統計工作:水質監測工作中,數據統計分析是環節之一。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如每日、每月、每季度)對監測數據進行整理,計算日均、月均、季均數值,分析水質指標的變化趨勢,編制監測報告,為環保監管、水質評估、治理方案制定提供依據。傳統數據統計依賴人工操作:工作人員需從監測平臺導出原始數據(通常為 CSV 或 TXT 格式),再手動復制粘貼到 Excel 表格中,通過設置公式計算日均、月均數值,過程中需逐行核對數據,避免遺漏或錯誤。以某監測點為例,每天產生 288 條數據(每 5 分鐘一條),每月需處理 8640 條數據,人工統計需耗費 2-3 小時,且容易因公式設置錯誤、數據復制失誤導致統計結果偏差,影響報告的準確性。支持自動生成 Excel 報表的監測設備,內置了數據統計分析模塊,能根據預設的時間周期(日、月、季)自動對原始數據進行篩選、匯總和計算。每日凌晨,設備自動提取前一天的所有監測數據,按小時分組計算平均值,再基于小時均值計算日均數值;每月月底,自動匯總當月所有日均數值,計算月均數值,并統計超標次數、超標率等關鍵指標。
湖泊治理中,可追蹤治理藥劑投放后水質指標變化,評估治理效果:湖泊治理常采用投放藥劑(如除藻劑、絮凝劑、微生物菌劑)的方式改善水質,如投放硫酸銅抑制藻類生長、投加聚合氯化鋁去除懸浮物、投放光合細菌降解有機物。但藥劑投放效果受劑量、水溫、水體流動狀況等因素影響,若投放后未及時追蹤水質變化,可能因劑量不足導致治理失敗,或因劑量過高造成二次污染(如硫酸銅過量導致魚類死亡)。湖泊治理監測設備可在藥劑投放區域及周邊布設多個監測點,實時追蹤 pH 值、葉綠素 a(反映藻類含量)、懸浮物、COD 等指標變化:投放除藻劑后,若葉綠素 a 濃度從 50μg/L 降至 10μg/L,說明除藻效果;投放絮凝劑后,懸浮物濃度從 100mg/L 降至 20mg/L,表明絮凝沉淀有效。設備還可記錄指標變化速率,如 COD 濃度每天下降 5mg/L,判斷治理效率是否符合預期。若監測到投放藥劑后 pH 值驟降至 6.0 以下,說明藥劑酸性過強,需及時投加中和劑;若葉綠素 a 濃度無明顯下降,可能是藥劑劑量不足或藻類產生抗藥性,需調整藥劑類型或增加劑量。通過追蹤水質指標變化,工作人員可科學評估治理效果,及時優化治理方案,避免盲目投藥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風險,確保湖泊治理高效、安全。葉綠素 a 熒光技術的藻類模塊,能提前 72 小時預警藍藻水華,助應急處置。
與水質自動采樣器聯動,超標時自動留樣,為后續分析保留依據:在水質監測中,當監測到指標超標時,需采集對應水樣進行實驗室分析,確定污染物具體成分、濃度及來源,為污染溯源和責任認定提供依據。傳統采樣方式依賴人工在超標后前往現場采樣,可能因時間延遲(如偏遠監測點往返需數小時)導致水樣變化(如易揮發污染物揮發、微生物分解有機物),影響分析結果準確性;若夜間或惡劣天氣超標,人工采樣難度更大,甚至無法完成采樣。與水質自動采樣器聯動的監測設備,在檢測到指標超標(如 COD 超過 50mg/L、氨氮超過 15mg/L)時,立即向自動采樣器發送聯動指令,采樣器按照預設程序(如采集 1000ml 水樣,分 2 瓶保存,一瓶用于現場快速檢測,一瓶用于實驗室分析)自動采集超標時刻的水樣,并加入防腐劑(如硫酸、硝酸)防止變質,同時記錄采樣時間、超標指標及濃度。例如,某河流監測點凌晨 2 點監測到氨氮超標,設備立即聯動采樣器留樣,工作人員次日前往現場取回水樣,通過實驗室分析發現氨氮濃度 25mg/L,且含有工業特征污染物(如苯胺)。市政管網末梢的監測儀,關注余氯、pH 值和濁度,防二次污染保殺菌效果。城市供水系統多參數水質在線監測儀
遠程控制功能可調整檢測頻率,根據水質穩定情況靈活設置,節省試劑。城市供水系統多參數水質在線監測儀
與城市智慧平臺對接,成為智慧城市水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城市水資源管理需要整合全市水質、水量、供水、排水等數據,實現統一調度和智能決策。傳統監測設備數據孤立存儲在本地或單一系統,無法與城市智慧平臺對接,形成 “數據孤島”,導致管理部門無法掌握水資源狀況。例如,某城市供水和排水數據分別存儲在兩個系統,無法聯動分析,導致管網泄漏時無法及時定位。可與智慧平臺對接的監測設備采用標準化數據接口(如 MQTT、HTTP),支持與城市智慧水務、智慧環保平臺無縫對接:設備實時將水質數據(pH 值、COD、溶解氧等)、設備狀態(運行狀態、試劑余量)上傳至平臺;平臺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生成水質地圖、超標預警、設備運維報表。例如,平臺發現某區域管網水質濁度突然升高,結合供水管網 GIS 地圖,可快速定位可能的泄漏點,通知維修人員排查;根據河道水質數據,自動調度污水處理廠出水流量,確保河道生態流量。對接智慧平臺后,監測設備成為水資源管理的 “感知終端”,幫助管理部門實現水資源 “監測 - 分析 - 決策 - 調度” 閉環管理,提升智慧城市水資源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城市供水系統多參數水質在線監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