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燃煤發電仍是主力?日報中燃煤發電量占比64%(9.96億度/15.49億度),原因有三:1.穩定性:煤電可控性強,能24小時穩定供電,而新能源“看天吃飯”。2.成本慣性:雖然煤電環保成本高,但現有電廠已建成,邊際成本(多發一度電的成本)低于新建燃氣機組。3.調節能力:煤電機組可通過增減出力快速響應需求變化(如圖4中燃煤價格隨負荷波動)。但長期看,煤電占比會下降(政策要求減碳),新能源和儲能將逐步替代。日報中燃氣均價393.3厘/度(比煤電高13.5%),說明“減煤增氣”正在推進,但成本仍是挑戰。分布式儲能(如家庭光儲系統)正在改變傳統能源供模式,推動能源民主化進程。深圳液冷儲能形式
廣深售電針對南方夏季高溫天氣,研發高溫環境適配型儲能系統,目前已在廣州、深圳等地的 150 余個戶外項目中應用,該系統采用高效液冷散熱技術,可在 45℃環境下穩定運行。系統配備智能溫控模塊,實時監測電池溫度,當溫度超過 35℃時自動啟動液冷散熱,將電池溫度控制在 25-30℃區間,避免高溫導致的容量衰減。東莞某戶外充電站配置該系統后,在夏季高溫時段仍保持 98% 的充放電效率,較傳統風冷系統提升 10%,年套利收益增加 1.2 萬元。柜體采用耐高溫防腐材料,IP55 防護等級可抵御暴雨、強日照等惡劣天氣,延長設備使用壽命至 15 年以上。專業團隊會根據地區氣溫特點,預設溫控策略,進一步提升系統適應性。清遠儲能方案來廣深售電,探索儲能技術,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有一項技術可以讓電動汽車從代步工具變為“移動充電寶”甚至還能賺錢它就是V2G(車網互動)。V2G,英文全稱“VehicletoGrid”,翻譯成中文就是“車網互動”,是一種把電動汽車車載電池作為分布式儲能單元,以實現車輛和電網之間能量與信息雙向傳遞的技術。簡單說,就是讓電動汽車既能從電網充電,也能在需要時反向給電網供電對電力系統來說:削峰填谷,平抑電網負荷波動電動汽車在用電低谷時充電,在用電高峰時向電網反向放電,可助力電網平衡供需,削峰填谷。大量電動汽車形成的“移動儲能池”,可以為電網提供調頻、調峰等輔助服務,增強電網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當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富余時,可通過電動汽車充電儲存多余電;發電量不足時,車輛放電。這樣,可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智能化是廣深售電儲能系統的關鍵競爭力,通過 AI 算法與 EMS 能量管理系統,實現儲能全自動化高效運行。系統可自動采集用戶用電數據、天氣預報與電價信息,動態調整充放電計劃 —— 比如預判次日高溫導致用電高峰,提前在夜間低谷時段滿電儲能;檢測到光伏出力驟降時,10 秒內啟動儲能補電。廣東某商業寫字樓應用該智能系統后,儲能調度效率提升 20%,額外節省電費 5%。廣深售電的技術團隊持續優化算法,讓儲能從 “被動儲電” 變為 “主動增效” 的智能資產。廣深售電儲能方案,推動能源結構優化,邁向可持續。
為解決企業安裝儲能的 “初始投資高、資金壓力大” 問題,廣深售電推出儲能租賃模式,讓企業以輕資產方式享受儲能收益。用戶無需一次性購買儲能設備,只需與廣深售電簽訂租賃協議,按實際使用電量支付租金(0.3 元 /kwh),同時享受峰谷套利收益。廣東某中小型電子廠通過租賃 120kw/220kwh 儲能系統,無需投入約 80 萬元設備成本,只需按月支付租金,即可實現高峰時段少購高價電。該系統年套利收益約 4.8 萬元,扣除租金后,企業仍可凈節省電費 2.5 萬元,投資回報周期縮短至 1.5 年。此外,租賃期內的設備維護、技術升級均由廣深售電負責,企業無需組建專業運維團隊,輕松享受儲能帶來的降本紅利。為滿足電力系統對調節能力的迫切需求,新型儲能裝機容量仍需保持快速增長。清遠儲能方案
廣深售電專注儲能,為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強力賦能。深圳液冷儲能形式
廣深售電針對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企業推出 “售電 + 儲能” 組合方案,已服務廣東地區 150 余家相關企業,其中 240kw/440kwh 儲能系統與直購電聯動模式成效突出。該方案通過直購電模式構建發電側與用戶側直接通路,省去中間環節,同時儲能系統在低谷時段以直購低價儲電,高峰時段替代高價電網電,雙重疊加放大成本優勢。惠州某化工企業采用該方案后,結合當地峰谷電價差,儲能系統年套利達 9.6 萬元,直購電使基礎電價降低 0.08 元 / 度,疊加兩項收益后年節省電費超 30 萬元。專業團隊會根據企業用電負荷曲線,動態調整充放電策略,例如針對化工企業 24 小時生產特性,設置 “兩充兩放” 模式,在次高峰時段補充放電,進一步提升收益空間,投資回報周期可壓縮至 3 年以內。深圳液冷儲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