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東輔助服務市場的完善,廣深售電將用戶側儲能納入電網調頻體系,為用戶開拓 “調峰收益 + 套利收益” 的雙重盈利渠道。公司整合深圳、惠州等地 10 余個 120kw/220kwh 儲能項目,形成總調節能力超 1.2 萬千瓦的虛擬調頻資源,當電網頻率偏離 50Hz 時,儲能系統可在 200 毫秒內響應調頻指令,通過快速充放電維持電網頻率穩定。某工業園儲能項目參與調頻后,單次調頻服務可獲補貼約 1500 元,每月參與 25-30 次,年增收超 40 萬元;同時,仍可正常開展峰谷套利,綜合收益較單一套利模式提升 35%。廣深售電負責與電網公司對接調頻資質申報、收益結算等工作,用戶無需額外投入即可享受調頻紅利,實現儲能資源價值較大化。廣深售電,用先進儲能技術,點亮綠色能源未來。汕頭光伏發電儲能形式
儲能是廣深售電解決商業寫字樓 “高耗能、峰谷價差大” 痛點的關鍵方案,針對寫字樓空調、照明等負荷集中在白天的特點,公司部署 120kw/220kwh 磷酸鐵鋰儲能系統,構建 “低谷儲電 + 高峰放電” 的節能模式。以深圳某甲級寫字樓為例,當地峰谷電價差 0.65 元 / 度,儲能系統在夜間 0:00-6:00 電價低谷時段充電,白天 9:00-18:00 用電高峰時段釋放電能,優先滿足空調與電梯用電需求。該系統每日可減少高峰購電量 220kwh,單月節省電費 4.29 萬元,年降本超 51 萬元。同時,廣深售電通過 EMS 能量管理系統動態調整充放電策略,如在陰天提前增加儲能充電量,確保供電穩定,讓商業寫字樓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租戶用電體驗。珠海儲能咨詢氫儲能通過電解水制氫儲存過剩電能,在長周期、跨季節儲能場景潛力巨大。
針對寒冷地區儲能系統 “低溫性能差、容量衰減快” 的問題,廣深售電開展儲能低溫適應性改造,拓展儲能應用場景。改造方案包括:為電池艙加裝恒溫加熱系統,確保冬季電池工作溫度維持在 0-25℃;優化 BMS 電池管理系統算法,動態調整充放電電流,減少低溫下的容量損耗。在貴州某風電場配套儲能項目中,改造后的 120kw/220kwh 儲能系統,冬季低溫環境下容量衰減率從 25% 降至 8%,充放電效率提升至 88%。該項目不只保障了風電場冬季電力穩定輸出,還通過峰谷套利年增收 3.2 萬元。廣深售電的低溫改造技術,讓儲能系統突破地域氣候限制,在高海拔、寒冷地區也能穩定運行,為新能源消納提供有力支撐。
如何通過日報預判電力市場趨勢?從日報數據中能發現未來趨勢的蛛絲馬跡:1.新能源滲透率:若新能源成交電量占比持續上升(如從0.8億度增至2億度),說明電網消納能力增強。2.儲能參與度:儲能電站數量增加(目前6個),可能推動電價波動減小。3.政策信號:若燃煤電價環比大漲(+6.49%),可能反映碳稅增加或煤炭漲價,倒逼企業轉向清潔能源。假設某月新能源成交電量占比從5%升至15%,同時儲能電站增至20個,平均電價波動從±10%降至±5%,則說明市場正在向“高比例新能源+儲能”轉型。儲能是通過技術手段將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釋放利用的過程。
廣深售電針對資金壓力較大的中小微企業,推出儲能系統租賃服務,提供 120kw/220kwh 等主流規格設備,已服務 300 余家企業,租賃模式使企業初期投入降低 90%。企業無需承擔設備采購成本,只需按月支付租賃費用,同時享受峰谷套利收益,惠州某小型電子廠租賃該系統后,扣除租金仍年凈節省電費 3 萬元。租賃服務包含全程運維,廣深售電負責設備安裝、調試、故障維修等所有工作,企業無需配備專業運維人員。租賃期滿后,企業可選擇續租、購買或更換新型設備,靈活性高。此外,結合售電服務,租賃用戶可享受額外電價優惠,進一步降低用能成本,該模式特別適配初創型、輕資產運營的中小微制造企業。新型儲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存在調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強等問題。汕頭分布式儲能方案
廣深售電儲能技術,為商業節能減排添磚加瓦。汕頭光伏發電儲能形式
不同能源的電價也不同:●燃氣發電均價比較高(393.3厘/度),因為燃氣成本高。●新能源均價較低(265.6厘/度),因為風電、光伏發電成本低,且政策可能支持低價優先上網。●表格中的關鍵數據以“表1”為例:●預測負荷信息:預測當天用電的比較高和比較低需求。比如“統調比較高電力122000MW”表示當天預計比較大用電量是12.2萬兆瓦。●成交電量:燃煤發電占比比較大(9.96億度),說明煤電仍是主力;新能源占比小(0.8億度),但未來可能增長。●電價環比:比如燃煤電價上漲6.49%,說明近期煤炭成本或需求上升。汕頭光伏發電儲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