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跨區域服務網絡,廣深售電將售電業務與跨省電力交易結合,為用戶整合異地低價能源資源。貴州水電資源豐富,豐水期(5-10 月)電價低至 0.28 元 / 度,廣深售電為廣東某鋁材廠設計 “貴州水電直購 + 本地儲能” 方案:豐水期通過跨省交易采購貴州水電,滿足 60% 用電需求;枯水期則切換為廣東本地火電與光伏電力,配合儲能系統平衡負荷。該方案讓企業綜合電價降低 0.08 元 / 度,年節省電費超 150 萬元。同時,公司負責跨省交易的資質申報、電量結算等流程,用戶無需對接多省電網,實現 “一地簽約、多省用電” 的便捷體驗,彰顯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電力零售企業通常根據用戶需求提供一系列服務,如靈活的用電計劃、能源管理咨詢等,滿足多樣化的用電需求。揭陽工業售電業務
隨著廣東虛擬電廠參與電能量市場交易機制的落地,廣深售電將售電業務與虛擬電廠深度聯動,讓用戶從單純的電力消費者轉變為市場參與者。公司整合用戶側的儲能、光伏、可控負荷等資源,通過虛擬電廠平臺參與電網調峰、現貨交易。例如,在用電高峰時段,虛擬電廠調度深圳工業園的 120kw 儲能項目放電,平抑電價波動,用戶可獲得調峰補貼;在電價低谷時段,平臺引導用戶增加購電量儲能,待電價上漲時出售,獲取套利收益。廣東某工業園通過該模式,單月參與調峰獲得補貼超 3 萬元,同時通過現貨交易套利 2 萬元,年增收超 60 萬元。廣深售電作為聚合商,全程負責虛擬電廠的接入、調度與交易對接,讓用戶無需額外投入即可享受 “售電 + 調峰” 的雙重收益。東莞工業售電價錢售電選廣深,20 多年電力經驗作支撐,專業為您參謀,讓用電更穩定、科學又經濟。
電價為什么有高有低?電價由供需關系決定:●電價(比如1500厘/度):可能是某個時段用電需求激增(比如晚高峰),而電力供應緊張。●電價(比如0厘/度):可能是半夜用電需求極低,發電廠寧愿送電也不停機(停機成本更高)。日前交易vs實時交易電力交易分兩種:1.日前交易:提前一天預測第二天的用電需求,買賣雙方根據預測提前確定電量和價格。●比如4月29日的“日前交易”中,用電側買了12.7億度電,發電側賣了15.49億度電,平均電價346.9厘/度(約0.3469元/度)。2.實時交易:當天根據實際用電情況調整買賣。比如4月27日,實際成交電量是14.45億度,平均電價300.1厘/度。●兩者的區別就像“提前預訂外賣”和“臨時點餐”——前者更穩定,后者更靈活。
如何通過日報預判電力市場趨勢?從日報數據中能發現未來趨勢的蛛絲馬跡:1.新能源滲透率:若新能源成交電量占比持續上升(如從0.8億度增至2億度),說明電網消納能力增強。2.儲能參與度:儲能電站數量增加(目前6個),可能推動電價波動減小。3.政策信號:若燃煤電價環比大漲(+6.49%),可能反映碳稅增加或煤炭漲價,倒逼企業轉向清潔能源。假設某月新能源成交電量占比從5%升至15%,同時儲能電站增至20個,平均電價波動從±10%降至±5%,則說明市場正在向“高比例新能源+儲能”轉型。當用電需求高時(比如夏天開空調多),電價可能上漲;需求低時(比如半夜),電價可能下降。
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用電負荷高、綠電需求強” 的特點,廣深售電推出 “售電 + 光儲充” 一體化方案。廣東某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涵蓋整車制造、電池研發等環節,同時配套 100 個充電樁,廣深售電為其設計:白天采購光伏電力滿足 30% 用電需求,剩余電量通過直購電鎖定;夜間低谷時段為儲能系統(240kw/440kwh)與充電樁充電,白天充電樁優先使用儲能電力,降低充電成本。該方案落地后,產業園綠電占比提升至 40%,充電樁度電成本下降 0.2 元,年節省電費與充電服務費超 80 萬元,既契合新能源產業環保定位,又實現經濟收益提升。廣深售電聚焦售電行業,服務覆蓋多地,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售電方案,助力發展。汕頭企業售電報價
售電公司類似“中間商”,從發電廠買電再賣給用戶。揭陽工業售電業務
廣深售電將售電業務與 “30/60 雙碳” 目標深度綁定,推動用戶向綠色用電轉型。通過推廣綠電采購,引導企業優先購買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并提供綠電證書認證服務,助力企業實現碳足跡管理。在深圳某工業園項目中,公司配套光伏電站與儲能系統,讓園區購電量中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 40% 以上;同時,通過優化用電方案,幫助企業減少冗余能耗,間接降低碳排放。這種 “售電 + 低碳” 模式,讓用戶在控制成本的同時踐行環保責任,使售電服務成為連接企業生產與綠色發展的橋梁。揭陽工業售電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