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與編程融合:傳動結構的數字化控制。我們認為編程需與機械聯動才具生命力。在學習積木搭建的過程中,讓我們的思緒和條理更加清晰,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達成某個目的需要各種各樣的組建。我們在拆解和組建的過程中,構建我們新的思考和理解。在課程中,學生搭建皮帶傳動小車時,需計算齒輪比以優化速度,再編寫程序校準編碼器電機轉速。例如“爬樓機器人”項目,通過蝸桿結構增強扭矩,同步用光強傳感器探測臺階邊緣,實現“機械設計-傳感反饋-動態控制”閉環,深化對物理原理與代碼協同的理解。從Scratch到Python,6年編程學程無縫銜接985高校工程專業!學校如何開展編程教學
先說思維,少兒編程的目的不是培養孩子們寫代碼、編程技巧,而是學習一種“編程思維”。首先,少兒編程對于學齡前或者低齡階段的小朋友,讓他們用一門真正的代碼編寫程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少兒編程更多的是學習編程思維;第二,隨著科技的發展及用戶需求的變化,編程技巧及編程語言也會更迭,但“編程思維”卻不會消失,而且使孩子終身受益。何為“編程思維”,編程思維是幫助孩子們條理的,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主要分為:分析問題、模式識別、抽象思維、算法設計。通過這種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孩子們抽絲剝繭,高效的處理和解決復雜的問題。再說興趣,孩子們的學習都是三分鐘熱度,想要保持長久的學習更難,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寓教于學,這是8歲前培養孩子的關鍵,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接受能力極強。目前市面上的少兒編程教育主要為機器人編程,少兒編程與機器人設備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很強的趣味性,孩子們通過動手搭建自己喜歡的機器人模型,賦予程序讓機器人動起來,學習興趣更持久。專注編程創客教室代碼是孩子的畫筆,編程課堂是他們的創想宇宙!
編程課堂的本質是工程思維練兵場。當學生調試六足救援機器人時,需協同壓力傳感、機械結構與通信模塊,將抽象的數理知識轉化為災場生命探測的解決方案;當團隊設計垃圾分揀機器人時,需構建“顏色識別→重量驗證→決策樹執行”的完整邏輯鏈,在85%準確率的優化中理解算法與現實的鴻溝。少年為獨居老人編程跌倒報警機器人,用加速度傳感觸發網絡呼叫;當女孩操控京劇刀馬旦機器人完成翎子舞,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格物斯坦正以代碼為筆,助中國新生代書寫人機共生的未來敘事。
在編程的世界,格物斯坦通過逆向工程思維訓練解構工業機械臂:讓高中生拆解工業機器人模型,分析六軸聯動原理,通過格物斯坦金屬套件復刻**結構。在編寫伺服電機控制程序時,發現原廠算法中隱藏的防抖動延時參數,從而理解精密機械的“容錯設計哲學”。學生模擬電梯故障場景:當重力傳感器誤報超載時,編程添加“紅外二次驗證”邏輯鏈。通過比對原始代碼與優化方案,掌握工業級設備的冗余設計思維。3.古鐘表再造計劃**借助3D打印齒輪組件,學生還原18世紀擒縱機構。編程模擬擺錘運動時,發現振幅衰減問題,通過增加飛輪補償算法,將走時誤差從每日15分鐘壓縮至2分鐘,體驗機械與代碼的時空對話。3年學員續課率85%!拒絕噱頭,用效果說話!
編程思維幼小銜接:繪本機器人劇場。針對5-7歲兒童,開發可編程"故事舞臺"套件。學生用圖形塊控制場景切換:拖拽"日落"模塊觸發舞臺燈光漸暗,拼接"起風"指令驅動風車旋轉。在《小加圖》項目中,孩子用小加圖點讀筆和控制器編寫搭建積木模型的動作邏輯,解決繪本中誕生的情景問題以及完成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充分賦予孩子參與感和互動性。讓孩子寓教于樂,在玩中學,快樂學習。據研究表面該年齡段的孩子感到快樂的時候,大腦發育較快較好,格物斯坦這種學習方式注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做到很好的益智開發啟蒙。全職師資均持證!嚴控教學品質,高中教師資格覆蓋率85%!青少年編程科普活動
財務人必學Python!自動報表系統讓加班時間歸零!學校如何開展編程教學
格物斯坦編程學習有全年齡段課程體系:K12無縫進階。特地將“K12難度分級”,覆蓋3-16歲。5-6歲:刷卡編程操控LED、電機,認識基礎傳感器;10-11歲:圖形化編程實現多傳感器聯動(如“懸崖勒馬”避障車);初高中:GC-500控制器支持Python/C++,開發語音識別或物聯網項目。課程按認知階梯設計,如從“模仿搭建”到“自主發明”,確保能力持續提升。針對學校師資短板,提供“6S教學法”培訓:師訓內容:硬件維護、課程設計(如PBL項目《航海冒險之旅》)、安全規范;持續支持:OMO平臺提供教案庫、故障排查指南;認證體系:教師通過考核獲創客教育導師證書,保障教學標準化。學校如何開展編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