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yl®是一種具有出眾耐久性的塑料材料。它具有出色的耐磨性和低摩擦系數,使其非常適合用于制造運動零件。耐磨性是指材料在與其他表面接觸時能夠抵抗磨損的能力。對于運動零件來說,耐磨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因為這些零件通常會在高速、高摩擦力的環境中運動,容易受到磨損。Stanyl®材料的耐磨性使其能夠在長時間的使用中保持其原始性能。它能夠抵御摩擦、刮擦和磨損,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無論是在機械設備還是汽車工業中,Stanyl®都可以提供可靠的耐磨性。此外,Stanyl®還具有低摩擦系數的特性。摩擦系數是指材料表面與其他表面接觸時所產生的摩擦力。低摩擦系數意味著Stanyl®材料在與其他表面接觸時能夠減少摩擦力的產生,從而降低能量損失和磨損。這使得Stanyl®材料非常適合用于制造高速運動部件,例如軸承、齒輪和滑動元件。Stanyl? PA46應用于電機中可替代涂覆材料,降低成本的同時,使壁厚從0.5mm降到了0.2mm。恩驊力 EnvaliorPA46TS200F8
齒輪的材料選擇與設計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不同的材料可以影響齒輪的性能、壽命和可靠性。在選擇材料時,需要考慮到齒輪的用途、工作環境、負荷條件和預期壽命等因素。作為一家先進的材料科技公司,恩驊力擁有專業技術團隊,他們具備豐富的材料經驗,并在齒輪設計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使得恩驊力能夠為齒輪制造商提供創新的材料方案,并確保選擇的材料能夠滿足齒輪的性能要求。同時,恩驊力的專業技術團隊還可以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包括齒輪的結構設計、模具設計和生產工藝優化等方面。他們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和需求,提供針對性的技術建議和解決方案,確保齒輪的設計和生產過程能夠達到理想效果。通過與恩驊力合作,齒輪制造商可以獲得專業的材料選擇和設計支持,確保齒輪能夠在各種工作條件下穩定運行,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恩驊力的專業技術團隊將持續不斷地進行材料研發和創新,為齒輪制造商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材料方案和技術支持。EnvaliorPA46TE200F8PA46 無飛邊現象,因此無需后處理,它可以用于薄壁部分達到0.1毫米的零件而沒有飛邊。
尼龍材料應用非常***,小到尼龍絲襪,大到汽車發動機周邊部件等等,已經遍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應用領域的不同,對尼龍材料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如耐高溫、耐磨耐沖擊、耐化學試劑、透明性以及回彈性等等。常規尼龍,一般是指PA6、PA66兩大常見品種。常規尼龍在增強、阻燃等改性后還是會有較大的缺點,比如強親水性、不耐高溫、透明性差等等,限制了更多的應用場合。所以,為了改善缺點、增加新的特性,一般通過引入新的合成單體,我們就可以得到一系列有不同特性、可滿足不同使用場合的特種尼龍,主要分為高溫尼龍、長碳鏈尼龍、透明尼龍、生物基尼龍以及尼龍彈性體等等。
StanylPA46的杰出性能可為生產者和**終用戶帶來以下益處:耐高溫;材料費用低:因為機械性能杰出,壁厚允許較薄,從而減輕了重量,降低了制品價格;成型設備的生產能力提高30%:因為與其它工程塑料相比,其成型周期短;設計自由度大,因為機械性能優異,充模流動性良好;加工安全、方便、經濟,用80℃模溫即可,不像PA6T、PPS等需要高模溫;不需要后處理,因為不會出現毛刺。從PA6、PA66或聚酯轉換到Stanyl時無需修改模具。StanylPA46的典型應用包括:電氣及電子應用:SMD元件,接插件,斷路器,繞線元件,電動馬達部件和電器元件;齒輪、軸承和軸承罩;汽車應用:傳感器和連接器,如:馬達控制系統、進氣設備、電纜緊固件,交流發電機和起動機部件;以及排氣控制和輔助供氣系統的泵殼。PA46 獨特的結構賦予了其它材料無法達到的獨特性能。
在過去幾十年中,聚酰胺(PA)樹脂――傳統上是PA6和PA66(PA6/66)材料――***用于齒輪制造。問題在于,PA6/66材料無法承受較高的環境溫度或扭矩/RPM產生的高溫。與PA6/66相比,PA46的結晶度和玻璃轉化溫度(Tg)可提供更高的硬度和強度,因而PA46成為在這些應用中的理想材料。在成型后的退火處理進一步改善了這些工程性能。退火處理可以改善PA46的材料性能。退火是在高于材料的Tg溫度時對材料進行高溫處理,但溫度要低于其熔點。退火結果是不可逆的,因為退火時出現固態縮合使得分子量增加。PA46為需要較好的耐熱性、設計剛度、摩擦磨耗以及對工藝流程質量要求嚴苛的應用提供極高性能和價值。恩驊力 EnvaliorPA46TS200F8
PA46具有阻燃、可電鍍、經熱穩處理的、耐熱等優異性能。恩驊力 EnvaliorPA46TS200F8
聚己二酰丁二胺又名聚酰胺46,俗稱尼龍46,簡稱PA46。聚酰胺46由荷蘭DSM公司在1984年首先實現工業化發展。早在20世紀30年代,杜邦公司就對聚酰胺46的合成進行了研究,并制得了低分子量的聚酰胺46。1979年,固相縮聚法成功用于聚酰胺46的合成,制得了高分子量的聚酰胺46。但直到DSM公司提出以丙烯腈和**氫為原料生產1,4-丁二胺的方法,才使聚酰胺46合成向工業化生產邁進。至1990年,DSM公司建立了年產2萬噸的工業生產裝置。聚酰胺46的生產主要由DSM公司控制,但通過與DSM合作,日本JSR公司、帝人公司和尤尼契卡公司也具備了開發和生產聚酰胺46的能力。恩驊力 EnvaliorPA46TS200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