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源奧流體科技有限公司2025-10-04
一、混合均勻度?
通過取樣對比物料關鍵物理屬性的一致性評估。從攪拌罐不同區域(頂部、中部、底部及邊緣)取等量樣品,檢測色差(如高粘度涂料)、密度差(如膏狀填料混合物)或折射率(如高分子溶液),若各樣品檢測值偏差小于 5%,說明混合均勻;若偏差過大,如底部樣品密度高于頂部,表明存在局部未混合區域。?
二、粒徑分布?
針對含固體顆粒的高粘度物料(如膠粘劑、藥膏),用激光粒度儀檢測顆粒粒徑分布范圍。攪拌效果好時,顆粒無明顯團聚,粒徑分布集中在預設區間(如設計要求 10-50μm,實測 90% 顆粒處于該范圍);若出現大量超 100μm 的團聚體,說明攪拌未打破顆粒聚集,分散效果不佳。?
三、表觀粘度?
用旋轉粘度計在不同剪切速率下(如 10-100s?1)檢測物料粘度。攪拌均勻的高粘度物料,同一剪切速率下不同區域樣品的粘度偏差應小于 8%;若某區域粘度明顯偏高(如熱熔膠局部粘度差超 15%),說明物料分子鏈未充分舒展或成分分布不均,影響后續輸送、成型等工序。?
四、沉降穩定性?
將攪拌后的物料靜置預設時間(如 24h、72h),觀察分層或沉降情況。質量攪拌效果下,高粘度物料無明顯分層(分層高度小于總高度的 3%)、無底部沉渣;若出現明顯固液分層(如膏狀農藥底部結塊),表明固體顆粒未穩定分散,攪拌未能平衡物料懸浮力與重力。?
五、氣泡含量?
高粘度物料攪拌易卷入氣泡,需用比重瓶或圖像分析儀檢測氣泡占比。攪拌效果達標時,氣泡體積占比應低于 2%(如環氧樹脂膠);若氣泡占比超 5%,會導致物料固化后出現孔隙,影響強度或密封性,說明攪拌過程中氣體未有效排出或卷入過多。?
本回答由 常州源奧流體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