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中資源循環利用的踐行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8-05
碼立創(MUCIT)在科技教育中持續深耕資源循環領域,通過創新的課程設計和實踐項目,讓 3-16 歲的孩子深入理解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 的理念,學會用科技手段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循環再生,成為推動綠色科技發展的生力軍。在資源循環科技課程的開發上,碼立創推出 “廢舊物科技重生計劃”。課程引導孩子將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與科技元件結合,賦予其新的功能。比如,用舊光盤制作帶 LED 燈的杯墊,通過觸摸傳感器控制燈光開關;將淘汰的鍵盤按鍵拆解重組,編程改造成簡易的音樂控制器,按下不同按鍵能發出不同音調。更具創意的是 “舊手機變身監測儀” 項目,孩子們通過簡易編程,讓閑置手機的攝像頭和傳感器發揮新作用 —— 改造成植物生長監測儀,定時拍攝并記錄植物生長狀態;或作為噪音監測器,實時顯示環境分貝值。這些實踐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科技能讓看似無用的廢舊物煥發新的價值。碼立創打造的 “微型資源循環系統” 項目,讓孩子在模擬場景中理解資源循環的科學原理。孩子們搭建包含水循環、垃圾分類、能量轉換的微型生態模型:用管道和水泵構建雨水收集與凈化循環裝置,演示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設計帶傳感器的垃圾分類通道,通過識別物體重量和材質自動分揀可回收物;將太陽能板與小型風扇連接,展示清潔能源的轉化過程。在調試系統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太陽能板的角度會影響發電效率,便通過編程控制電機調整面板角度,使發電量提升 30%,這種探索讓他們深刻理解到資源循環中科技優化的重要性。為推動資源循環理念的傳播,碼立創開展 “科技循環市集” 活動。孩子們帶著自己用廢舊物制作的科技作品參與市集交易,交易媒介不是金錢,而是可回收的廢舊物品。在市集上,用舊電池和導線制作的簡易收音機,可以換得幾個塑料瓶;用紙箱和齒輪組裝的機械玩具,能換回舊報紙。活動中還設置 “創意分享區”,孩子們講解自己作品的制作思路和資源循環理念,如 “這個臺燈用了 3 個礦泉水瓶,既減少了垃圾,又節約了新材料”。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資源循環的理念在互動中深入人心。此外,碼立創開發的 “資源消耗計算器” 小程序,幫助孩子記錄日常學習中的資源使用情況。輸入使用的紙張數量、打印次數等數據,程序會自動換算成對應的樹木消耗、碳排放,并推薦替代方案 —— 如用電子筆記代替紙質筆記本,可減少多少木材消耗。孩子們通過對比數據,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如某班級使用小程序后,打印量減少了 25%,切實將資源節約落到實處。碼立創通過聚焦資源循環利用,讓科技教育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合。它不僅教會孩子用科技創造,更引導他們用科技節約,培養出既懂創新又懂珍惜的新一代,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注入了青春力量。
標簽:
碼立創
AI
Electronic
Programming
Building
Blocks-Sensor
Application
MaLiChuang——Handheld
Electric
Saw
上一篇
科技教育中綠色能源探索的先行者
下一篇
科技教育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