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售電積極探索 “售電 + 虛擬電廠” 的創新模式,將分散的用戶側資源轉化為可調度的電力資產。隨著廣東虛擬電廠參與電能量市場交易機制的落地,公司整合旗下儲能項目、用戶可控負荷等資源,通過虛擬電廠平臺參與電網調峰:當電網負荷過高時,調度儲能系統放電、引導用戶錯峰用電,既獲得調峰收益,又穩定電網運行。這種模式讓售電服務突破 “買賣電力” 的邊界,賦予用戶 “用電者” 與 “電力提供者” 的雙重身份 —— 企業在購電的同時,可通過參與調峰獲得額外收益,實現 “用電省錢” 與 “調電賺錢” 的雙向價值。實時監控用電量與負荷曲線,廣深售電每月出具《用能優化報告》,為您節能降本出謀劃策。中山售電項目
售電業務與綠電直連政策的結合,是廣深售電響應 “30/60 雙碳” 目標的重要舉措。公司整合常州光伏項目等綠色能源資源,構建新能源發電側與用戶側的直接通路,為用戶提供 “綠電售電 + 全流程溯源” 服務。用戶通過廣深售電采購綠電,不僅能享受政策補貼帶來的電價優惠(約 0.05 元 / 度),還能獲得電力供給的全流程物理溯源證明,滿足 ESG 報告、產品出口低碳認證等需求。例如,廣東某上市公司通過其綠電售電方案,100% 采購光伏電力,年減少碳排放 500 噸,成功進入歐盟碳關稅優惠名單。廣深售電還會協助用戶申請綠證,確保綠電消費可量化、可追溯,讓售電服務從能源供應升級為企業低碳轉型的助力。陽江常規售電有優惠嗎選擇廣深售電,享受一站式能源服務。從售電到光伏、充電樁,滿足多元用電需求。
售電業務與儲能技術的深度協同,是廣深售電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公司以電力市場化交易為基礎,將 120kw/220kwh、240kw/440kwh 等分布式儲能項目與售電服務綁定,為用戶構建 “低價購電 + 峰谷套利” 的雙重降本體系。在廣東惠州、深圳等地的工業園項目中,儲能系統在電價低谷時段(如凌晨)以售電公司鎖定的低價購電儲能,在用電高峰時段(如午后)釋放電能,替代高價電網電。以廣東 XXX 有限公司的 240kw/440kwh 儲能項目為例,當地峰谷電價差達 0.6 元 / 度,該系統每日充放電 1 次,年可套利 440kwh×0.6 元 / 度 ×365 天≈9.6 萬元,投資回報周期只 3-4 年。廣深售電的專業團隊還會根據用戶用電負荷特性,動態調整儲能充放電策略,確保售電與儲能高效聯動,讓用戶從 “用上電” 升級為 “會用電、省電費”。
廣深售電將售電業務與 “30/60 雙碳” 目標深度綁定,推動用戶向綠色用電轉型。通過推廣綠電采購,引導企業優先購買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并提供綠電證書認證服務,助力企業實現碳足跡管理。在深圳某工業園項目中,公司配套光伏電站與儲能系統,讓園區購電量中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 40% 以上;同時,通過優化用電方案,幫助企業減少冗余能耗,間接降低碳排放。這種 “售電 + 低碳” 模式,讓用戶在控制成本的同時踐行環保責任,使售電服務成為連接企業生產與綠色發展的橋梁。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售電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
廣深售電將售電業務與碳資產管理結合,為有低碳需求的企業提供 “售電 + 碳減排” 綜合服務。公司為用戶核算購電產生的碳排放量,結合綠電采購比例生成碳足跡報告;同時,協助用戶將節余碳排放配額在碳市場出售,某食品廠通過該服務,年碳配額交易收益超 10 萬元。在廣東某電子企業的售電方案中,廣深售電為其配置 50% 綠電,年減少碳排放 600 噸,不只幫助企業達成 ESG 目標,還使其產品在出口時規避歐盟碳關稅 20 萬元。這種 “售電 + 碳資產” 聯動模式,讓企業在降本的同時,搶占低碳競爭優勢。“售電”指的是向終端用戶(如家庭、工廠、商店等)銷售電力商品的行為和業務。中山售電項目
選廣深售電,享專業用電參謀,從 “用上電” 進階 “會用電”。中山售電項目
售電業務針對小微企業的特點,推出輕量化服務方案,讓中小企業也能享受市場化紅利。小微企業因用電量小、專業能力弱,單獨參與電力市場成本高,而廣深售電的 “小微售電包” 解決了這一痛點:一是簡化簽約流程,通過線上平臺 30 分鐘完成注冊,無需復雜資質審核;二是提供 “按實際用量結算” 模式,避免固定電量合同的違約風險;三是配套節能工具包(如智能插座、用電分析小程序),幫助用戶識別高耗能設備。廣東某產業園區 20 家小微企業接入后,平均電價降低 0.04 元 / 度,且通過節能工具包優化用電習慣,額外節電 8%。售電服務的下沉,讓小微企業不再是電力市場化的 “旁觀者”,而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中山售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