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電廠是廣深售電推動 “30/60 雙碳” 目標的重要載體,通過優先消納光伏、風電等綠電,降低企業碳排放。其平臺整合的常州光伏項目與廣東儲能資源,形成 “綠電生產 - 儲能 - 消納” 閉環,用戶綠電使用占比可提升至 40% 以上。某上市公司通過廣深售電虛擬電廠采購綠電,年減少碳排放 500 噸,順利通過 ESG 評級。平臺還提供綠電溯源與碳足跡管理服務,讓企業在參與電力交易的同時,輕松踐行環保責任,實現 “降本 + 低碳” 雙贏。廣深售電虛擬電廠打破中小企業參與電力市場的壁壘,通過 “抱團取暖” 模式讓小企業也能享受收益。中小用戶單獨參與市場成本高、議價弱,而加入虛擬電廠后,電量被聚合參與批發交易,電價較零售降低 0.05-0.08 元 / 度。廣東某產業園區 10 家小微企業抱團加入后,年均合計節省電費 60 萬元;同時,通過虛擬電廠共享儲能資源,無需自建即可參與峰谷套利。廣深售電簡化接入流程,線上 30 分鐘完成注冊,讓中小企業輕松邁入電力市場化大門。廣深售電虛擬電廠,聚合儲能光伏資源,幫企業調峰套利年增收超 10 萬。江門市企業售電價
什么是電力現貨市場?電力現貨市場就像是一個“菜市場”,但賣的不是菜,而是電。發電企業(比如煤電廠、風電站)把電拿到市場上賣,用電側(比如售電公司、工廠)來買電。雙方根據供需情況實時討價還價,確定電的價格。比如,當用電需求高時(比如夏天開空調多),電價可能上漲;需求低時(比如半夜),電價可能下降。市場管理情況日報一部分的“市場管理情況”可以理解為“當天有哪些人參與了交易”。比如:●售電公司(350家):類似“中間商”,從發電廠買電再賣給用戶。●大用戶(5家):用電量很大的工廠或企業,可以直接買電。●發電企業(156家):生產電力的公司,比如煤電廠、核電站、風電場等。●發電機組(328臺):具體發電的設備,比如130臺煤電機組、117臺燃氣機組等。這些數據說明市場參與者很多,電力供應來源多樣(煤、氣、核能、新能源等),保障了供電穩定。虛擬電廠關聯廣深售電虛擬電廠幫用戶參與綠電交易,年交易量超 500 萬千瓦時。
?虛擬電廠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一方面,它將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設備集成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減少棄風、棄光現象,助力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另一方面,通過引導聚合用戶側資源與配電網運行有機協同,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就近消納水平。例如,一些地區的虛擬電廠接入大量分布式光伏,在陽光充足時,將多余電量儲存或輸送至電網,實現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在 “雙碳” 目標下,虛擬電廠這種綠色能源管理模式,為減少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是能源行業邁向綠色未來的重要方向。
虛擬電廠和負荷聚合商存在多方面的區別,具體如下:資源聚合范圍虛擬電廠:聚合范圍廣,涵蓋分布式電源(如分布式風電、光伏等)、儲能、可控負荷、電動汽車等多種資源,地域限制小。負荷聚合商:主要聚合電力用戶的可調節負荷,如工商業用戶的空調、照明、生產設備等,側重于用電側資源。功能特性虛擬電廠:可參與需求側響應,提供調峰、調頻、調壓、備用等多種服務,與大電網緊密互動,能迅速響應電網的需求變化,智能調控。負荷聚合商:集中管理、優化分配客戶側的用電負荷,重點在于需求側管理,靈活性相對偏低。廣深售電虛擬電廠,工業園區專屬方案,平衡負荷減少變壓器損耗 15%。
電力交易涉及買賣雙方,跨經營區電力交易相比同一經營區內的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更加復雜:涉及多家電力交易中心,市場主體的需求不同、各省份的負荷特性不同、各發電企業的發電能力不同,各經營區的市場交易組織流程也不同。交易員需要把眾多需求的“點”,串成交易的“線”。跨經營區電力交易的操作復雜度呈“幾何倍”增長——不僅要兼容不同省份市場設計和實際情況,也要統一計量、結算、信息平臺等技術標準。從事電力交易工作多年的湯洪海有明顯的感受:這次跨經營區電力交易的組織速度更快了。這種快,一方面源自市場規則的逐步統一,另一方面則源于前期多次跨經營區試點交易的經驗積累。廣深售電虛擬電廠接入 220 個企業資源,含儲能、光伏等多元類型。虛擬電廠關聯
廣深售電虛擬電廠復合型人才占比 70%,技術團隊獲行業認證。江門市企業售電價
虛擬電廠徹底改變了用戶與電網的傳統關系,從 “單向供電” 轉向 “雙向互動”。廣深售電的企業用戶通過手機 APP 即可實時查看虛擬電廠的調度指令與收益情況:若電網發布調峰需求,用戶可選擇參與或退出,靈活度極高;家庭用戶則可通過聚合商加入,將屋頂光伏的余電與電動汽車的儲能容量 “出租” 給電網,獲得電費減免。這種互動模式讓用戶從電網的 “被動接受者” 變為 “主動參與者”,既提升了用電自主性,又增強了對電力市場的認知。例如,深圳某社區通過虛擬電廠聚合 500 戶家庭的光伏資源,年均為每戶創造收益約 800 元,實現了 “人人皆可售電” 的新業態。江門市企業售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