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空氣系統正在推動空調行業從“溫度調節”向“環境管理”轉型。傳統空調關注顯熱負荷,而全空氣系統通過集成濕度控制、空氣凈化與能量回收功能,實現了對潛熱負荷與空氣品質的同步管理。以丹特怡家“低碳之家”系統為例,其采用的地源熱泵技術,可使制冷COP值達到4.2,較風冷熱泵提升25%;冬季供熱時,系統通過土壤源換熱器吸收地下恒溫能量,能效比(COP)可達3.5,較燃氣鍋爐節能50%。此外,系統搭載的AI算法可根據用戶行為模式(如作息時間、溫濕度偏好)自動優化運行策略,進一步降低15%-20%的能耗。這種技術集成不但提升了用戶體驗,更推動了空調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演進。全空氣系統需預留檢修口便于過濾器更換。除菌抗病毒全空氣系統凈化系統
全空氣系統采用三級凈化體系:初效濾網攔截PM10以上顆粒物,中效濾網捕獲PM2.5-PM10微粒,HEPA濾網過濾0.3μm以上顆粒物效率達99.97%。德國TüV認證測試表明,系統對H1N1病毒滅活率達99.99%,對白色葡萄球菌殺滅率99.95%。特別設計的活性炭吸附層可處理TVOC濃度1.5mg/m3的污染空氣,48小時內將指標降至0.5mg/m3以下。南京工業大學2024年實驗數據顯示,在模擬新裝修環境中,系統運行72小時后苯系物濃度從2.3mg/m3降至0.06mg/m3,達到《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要求。富氧全空氣系統混合式系統全空氣系統風管彎頭曲率半徑應≥1.5D。
全空氣系統在空調行業的技術革新,推動了“集中式”向“集成化”的轉型。傳統空調需分別安裝制冷、制熱、新風、除濕等設備,而全空氣系統將上述功能集成于一臺空氣處理機組(AHU),通過表冷器、加熱盤管、加濕器、轉輪除濕機等模塊的協同工作,實現“一機多能”。以約克全空氣系統為例,其采用變頻壓縮機和直流無刷風機,能效比(EER)達3.8,較定頻系統提升25%。系統還配備AI算法,可根據室外天氣(如雨天自動提高除濕強度)、室內人員密度(通過紅外傳感器檢測)動態調整運行參數,確保舒適性與節能性的平衡。此外,其模塊化設計支持后期功能擴展(如增加PM2.5監測模塊),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
清華大學建筑環境檢測中心 2023 年的專項實驗數據顯示,在裝修后的 100㎡密閉空間中,傳統通風方式需 30 天才能使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濃度從 1.2mg/m3 降至國標限值(≤0.6mg/m3),而開啟全空氣系統后,達標時間可縮短至 12 天,效率提升 60%。系統通過精細控制風量風壓,配合管道內的光觸媒催化涂層,不只加速污染物排出,還能在氣流循環中分解殘留甲醛,使裝修后室內空氣質量在短期內即達到健康標準,為新居入住提供安全保障,尤其適合兒童房、老人房等對空氣質量要求更高的空間。全空氣系統夏季送風溫度通常設定在14-16℃。
全空氣系統通過科學的持續換氣機制,為室內甲醛、苯系物等有害氣體的治理提供了高效解決方案。系統采用每小時 0.8-1.2 次的全屋空氣置換標準,通過新風管道持續引入室外新鮮空氣,同時經排風管道將含污染物的室內空氣排出,形成 “動態稀釋” 效應。這種持續循環的氣流組織設計,可使裝修后室內甲醛、苯系物等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濃度快速降低。清華大學建筑環境檢測中心 2023 年的專項實驗數據顯示,在裝修后的密閉空間中開啟全空氣系統,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濃度從超標狀態(≥0.6mg/m3)降至國標限值(≤0.5mg/m3)的時間可縮短 60%。相較于自然通風或傳統新風系統,全空氣系統通過更精細的風量控制、更均勻的氣流分布以及高效的過濾組合(初效 + HEPA + 活性炭三級過濾),不只加速有害氣體排出,還能同步吸附分解殘留污染物,使室內空氣質量在裝修后短期內即可達到健康標準,為用戶打造安全宜居的室內環境。全空氣系統變風量末端宜采用壓力無關型。恒溫恒氧全空氣系統智能運維
全空氣系統回風口面積需大于送風口1.2倍。除菌抗病毒全空氣系統凈化系統
全空氣系統作為現代家居環境調控的集成化解決方案,其關鍵功能涵蓋恒溫、恒濕、恒氧、恒潔、恒靜五大維度。以加拿大HV品牌為例,該系統通過高壓主機與靜音管道網絡,實現全屋360°無死角覆蓋,室內溫度波動控制在±0.5℃以內,濕度穩定在40%-60%區間。其醫療級PM0.3濾網可攔截99.97%的顆粒物,配合雙極紫外線燈管與鈦光觸媒技術,對甲醛、苯等氣態污染物的分解效率達98%以上。上海環境監測中心2024年實測數據顯示,安裝全空氣系統的別墅室內甲醛濃度可在48小時內降至0.08mg/m3以下,達到《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要求,較傳統通風方式效率提升6倍。除菌抗病毒全空氣系統凈化系統